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王小波 > 汉字书法之美 > 试读

汉字书法之美[试读]

“上”、“大”、“人”——最早最美的书写

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 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 “上”、“大”、“人”,一些简单的... 查看全部[ “上”、“大”、“人”——最早最美的书写 ]

文字与图像在漫长文明中 相辅相成

我常常凝视这个又像文字又像图像的符号,觉得很像在简讯上或Skype上收到学生寄来的信息。信息有时候是文字,有时候也常常夹杂着“表情”的图像符号。 一颗红色破碎的心,代表“失望”或“伤心”;一张微笑的脸,表示“开心”、“满意”。这些图形有时候的确比复杂啰嗦的文字更有图像思考的直接性。 汉字造字法中本来... 查看全部[ 文字与图像在漫长文明中 相辅相成 ]

寓繁于简的 汉字文学

大汶口黑陶尊上的符号,如果是“旦”这个古字,这个字里包含了“日出”、“黎明”、“朝气蓬勃”、“日日新”等许许多多的含意,却只用一个简单的符号传达给视觉。 汉字的特殊构成,似乎决定了早期汉语文学的特性。 一个“旦”字,是文字,也是图像,更像一个诗意的句子。 汉语文学似乎注定会以“诗”做主体,会发展出文... 查看全部[ 寓繁于简的 汉字文学 ]

结绳

我想象着出土的一根绳子,上面打了一个“结”。 那个“结”,可能是三十万年前一次山崩地裂的地壳变异的记忆, 幸存者惊魂甫定,拿起绳子,慎重地打了一个“结”…… 据说,人类没有文字以前,最早记事是用打结的方法,也就是教科书上说的“结绳记事”。 现代人很难想象“结绳”怎么能够“记事”。手上拿一根绳子,发生... 查看全部[ 结绳 ]

绳结

最早的书法家,会不会是那些打结的人? “纤”与“细”两个字都从“纟”部,因为漫长的绳结经验, 人类也经历了情感与心事的“纤细”。 人类编织绳索的记忆开始得非常早,把植物中的纤维取出,用手搓成绳索。像苎麻,台湾的原住民一直还保有苎麻纺织的传统。二十世纪七〇年代,还可以在庐山雾社一带,看到泰雅族妇人把一... 查看全部[ 绳结 ]

仓颉

“旦”是日出,是太阳从地面升起。 我幻想着仓颉用四只眼睛遥望日出东方的神情, 画下了文字上最初的黎明曙光。 汉字的发明者常常追溯到仓颉。现在年轻人在网络上搜寻“仓颉”两个字,会找到一大堆有关“仓颉输入法”的资讯,却没有几条是与汉字发明的老祖宗仓颉有关的资料了。 《淮南子·本经训》有关仓颉造字非常动人... 查看全部[ 仓颉 ]

象形

在一片斑驳的牛骨或龟甲上凝视那一匹“马”, 有身体、头、眼睛、腿、鬃毛,像画,又不像画;那绞成两股的线是“丝”, 那被封闭在四根线条中的人是“囚”……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认为,书法与绘画在仓颉的时代同出一源--“同体而未分”。“无以见其形,故有画”,看见了一头象,很想告诉没有看见的人象长什么... 查看全部[ 象形 ]

毛笔

拿着毛笔的手,慎重地在器物表面留下一个圆点。 “点”是开始,是存在的确定,是亘古之初的安静。 因为安静到了极致,“线”有了探索出走的欲望…… 教科书上谈到毛笔,大概都说是:蒙恬造笔。蒙恬是秦的将领,公元前三世纪的人。 依据新的考古遗址出土来看,陕西临潼姜寨五千年前的古墓葬中已经发现了毛笔,不但有毛笔... 查看全部[ 毛笔 ]

甲骨

我喜欢看甲骨, 看着看着仿佛看到干旱大地上等待盼望雨水的生命, 一次又一次在死去的动物尸骸上契刻着祝告上天的文字…… 一片龟的腹甲,一片牛的肩胛骨,或者一块鹿的头额骨。在筋肉腐烂之后,经过漫长岁月,连骨膜都飘洗干净了,颜色雪白,没有留一点点血肉的痕迹。 动物骨骸的白,像是没有记忆的过去,像洪荒以来不... 查看全部[ 甲骨 ]

金文

这些还没有完全发展成表意文字的原始图像, 正是汉字可以追踪到的视觉源头,充满象征性、隐喻性, 引领我们进入初民天地初开、万物显形、充满无限创造可能的图像世界。 商代的文字不只是刻在牛骨龟甲上的卜辞,也同时有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青铜古称“金”,这些青铜器上铭刻的文字,也通称“金文”或“吉金文字”。 ... 查看全部[ 金文 ]

石鼓

韩愈描述石鼓文字之美用了如下的形容: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上千年石鼓文字的斑驳漫漶,充满了岁月历史的魅力…… 商周时代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成为后代学者了解上古历史、文字、书法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商代青铜器上铭文较少,而重视外在器型的装饰,常常在器表布满繁复雕饰的兽面纹,也有立体... 查看全部[ 石鼓 ]

李斯

李斯为秦始皇记功书写的“刻石”, 都是统治者巡视疆域、立碑记功的纪念性文字, 都是追求“永恒”、“不朽”的书法。 李斯可能是汉字书法史上第一位有名姓与作品流传的书法家。 李斯书写的“峄山碑”常常是写小篆者的范本。但是原碑其实早已丧失。现在流行的版本是晚到南唐时代徐铉的临摹本,宋朝时依据徐的摹本再翻刻... 查看全部[ 李斯 ]

由篆入隶

隶书的“破圆为方”,确立了汉字以水平垂直线条为基本元素的方形结构, 这一次文字的定型经过两千多年, 由隶入楷,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太大的改换。 汉字从“篆体”改变为“隶体”,是书法史上的大事。 篆书基本上已经形成方形的字体结构,但线条还是以圆形曲线为主。“篆”常用来形容如同烟丝缭绕的婉转,这与篆书使用的... 查看全部[ 由篆入隶 ]

秦隶

我们在欣赏甲骨、金文、石碑文字时, 视觉的感动多来自刻工刀法。 但是,面对秦简才真正有欣赏毛笔墨迹的快乐。 秦代隶书的竹简木牍近二、三十年来大量出土,改写了汉字历史上过去对隶书产生年代的看法。一九七五年湖北云梦睡虎地一千一百多片秦简的发现,已经把隶书的产生年代推前。二〇〇二年六月,在湖南西部土家族与... 查看全部[ 秦隶 ]

简册

如水波跌宕,如檐牙高啄,如飞鸟双翼翱翔, 笔锋随书写者情绪流走。 书法的舞蹈性、音乐性,到了汉简隶书才完全彰显了出来。 从《说文解字》对毛笔的记录来看,先秦以前,笔的名称没有统一。在楚国写作“聿”,是手抓着一支笔的象形。燕国的笔叫做“拂”,看起来像一种毛帚或毛掸子。 “笔”这个字正是秦代的称呼,特别... 查看全部[ 简册 ]

波磔与飞檐 汉隶水平线条

隶书的美, 建立在“波磔”一根线条的悠扬流动, 如同汉民族建筑以飞檐架构视觉最主要的美感印象。 书法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波磔”,用来形容隶书水平线条的飞扬律动,以及尾端笔势扬起出锋的美学。 汉代视觉美学上的 时代标志 用毛笔在竹简或木片写字,水平线条被竹简纵向的纤维影响,一般来说,横向的水平线遇到纤... 查看全部[ 波磔与飞檐 汉隶水平线条 ]

即兴与自在 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是一篇还没有誊写恭正的“草稿”, 保留了最初书写的随兴、自在、心情的自由节奏,连思维过程的“涂”“改”墨渍笔痕, 也一并成为书写节奏的跌宕变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或文化史上都像一则神话。 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和辽宁博物馆各有一卷“萧翼赚兰亭图”,传说是唐太宗时代首席御用画家阎立本的名作,... 查看全部[ 即兴与自在 王羲之“兰亭序” ]

厚重与飘逸 碑与帖

“碑”是石刻,“帖”是纸帛, 还原到材料,汉字书法史上争论不休的“碑学”与“帖学”, 或许可以有另一角度的转圜。 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对大众而言,“碑”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帖”指毛笔写在纸绢上的文字,原始的意义并不复杂。 但是在魏晋以后,“碑”与“帖”却常常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书风。尤... 查看全部[ 厚重与飘逸 碑与帖 ]

平正与险绝 行草到狂草

“以头濡墨”是以身体的律动带起墨的流动、泼洒、停顿、宣泄, 如雷霆爆炸之重,如江海清光之静。 张旭的“狂草”才可能不以“书法”为师,而是以公孙大娘的舞剑为师…… 章草--隶书的快写风格 汉字基本功能在传达与沟通,实用在先,审美在后。 秦汉之间,正体的篆字太过繁复,实际从事书写的书吏为了记录的快速,破... 查看全部[ 平正与险绝 行草到狂草 ]

法度与庄严 唐楷

颜真卿的楷书,继欧阳询之后, 是一千年来影响华人大众生活最广大普遍的视觉艺术。 我们不但学写字,也间接认同了颜体字传达的大气、宽阔、厚重与包容。 一千多年来,唐代的楷书代替了之前的汉代隶书,成为书写汉字新的典范,也成为汉字世界中儿童开始书法入门最普遍的基本功。 欧阳询楷书典范--“九成宫” 唐初的欧... 查看全部[ 法度与庄严 唐楷 ]

书法云门:与身体对话

舞者的身体用到极致,飞扬在空中,翻卷腾跃, 像狂风里的乱叶,像一朵落花,挣扎着离枝离叶; 像最孤独的武术,没有可以征服的对象,回来征服自己。 云门在二〇〇一年编作了《行草》,二〇〇三年推出《行草 贰》,二〇〇五年又创作最后一部《狂草》,完成以汉字书法为主题的三部曲联作。 行草到狂草,汉字书法美学从“... 查看全部[ 书法云门:与身体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