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张小娴 > 香港的另一面 > 试读

香港的另一面[试读]

代序 走近蒙敏生

颜文斗 说实在话,在知道蒙敏生先生之前,香港于我没有多少吸引力。传媒表达给我的香港印象就是摩天大楼、灯红酒绿、跳舞赌马、消费天堂、金元世界、流行文化、时尚先锋等等。我也知道,这只是香港的一面,犹如我身边的媒体表达我所在的城市——充满娱乐主义和实用主义趋向并营造出一个社会的主体景象或流行色,这个景象扭... 查看全部[ 代序 走近蒙敏生 ]

断面·断面

1980年代,香港新界街头,反对日本篡改教科书签名活动。香港的近代史交织着国仇家恨,在香港高速的现代化进程中,香港民众心底仍然笼罩着被殖民和被侵略的悲情,并择机释放。本年9月18日,蒙敏生到中环日本领事馆门前,参加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纪念活动,在那里呼口号,合唱《松花江上》。当日下午则到三十公里... 查看全部[ 断面·断面 ]

革命·浪漫

约1969年,蒙敏生在香港创作的置景造型摄影—“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图中的塑料桶、塑料绳在当时的大陆是十分罕见的,在香港则已经是普通的物件。其实,香港的工业起飞,塑胶工业本是一大门类。 这也是摆拍的香港“左派”组织“搞革命”的情景,画面上的孩子为了不挡着正面的毛主席像而躺在草地上。站着的、坐着的... 查看全部[ 革命·浪漫 ]

渔民·海洋

1960年代,大澳渔村一角。海滩上是临水而建的棚屋,左上角处是盐田。大澳渔港被三涌分为两地,纵横的水道和水上棚屋构成这里的独有水乡情境,故有“香港威尼斯”之称。大澳曾是一个主要渔港和驻军乡镇,一百多年来为香港的产盐区,现今仍为宁静的渔村。 1970年代初,香港离岛上晒咸鱼的小姑娘。大澳、长州等离岛... 查看全部[ 渔民·海洋 ]

传统·时尚

1969年新春,新界一古村里。1 970年代中期,香港,文府喜宴上合影的青年人。内涵很传统,衣着很时尚。一色的喇叭裤,是几年后流行于大陆的先声。 1970年代,香港浅水湾沙滩。1970年代末,港岛卜公码头。卜公码头是香港早期胜迹,建于1901年,是市民夏天乘凉的胜地,1960年代中因填海而被拆除,新... 查看全部[ 传统·时尚 ]

孩子·老人

1960年代,渔村儿童。香港贫民阶层的孩子,一般十岁左右,就要做担水、劈柴、洗衫、煮饭、喂猪和带弟妹等家务。 1969年2月,香港大澳,坐在简陋板屋前的老人。门口的春联是“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横批是“向阳花开”。 孩子和老人,这是人生的两端。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他们的表... 查看全部[ 孩子·老人 ]

田园·城市

香港是山水城市,城市和田园就在山水之间。960年代,香港某避风塘。1970年代初,“一线天”似的拥挤的居住环境,是香港的一大特点。 1960年代末,从狮子山俯瞰九龙半岛。 香港山多,香港城市建成区面积只占整个城市面积的六分之一左右。由于香港的地理特点和政府对土地开发的严格控制,城市区与乡村之间始... 查看全部[ 田园·城市 ]

劳动·人生

1970年代,在街头小吃摊忙碌的摊主。1970年代,香港的有轨电车,俗称“叮当车”。1904年起,有轨电车便在港岛北部沿海岸线运行,至今有轨电车仍然是香港最具效率及经济实惠的公共交通工具,是世界上仍在服务中的唯一的双层电车车队,每日平均接载二十四万人次的乘客。“叮当车”属于香港草根阶层 ,还担负着香... 查看全部[ 劳动·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