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试读

中国近代史[试读]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概念

  拥有近四千年文献历史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近代以前,中华文明基本上是土生土长地自行发展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的独立精神,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孤立于其他一些重大的文明之外。然而,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来临,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形出现了。在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家和使节开始经新航... 查看全部[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概念 ]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   “满洲”一词的起源颇有趣味。按乾隆皇帝的说法,“满洲”是汉语对满语“满珠”的讹译,而“满珠”是女真国家一开始就用的古老名称。另一种解释是,“满洲”源自一个发音相似的佛教词语“曼珠”,其意是“妙吉祥”,该词出现在藏传佛教典籍中,而这些典籍传到了女真诸部。第四种解释颇有点神秘:称“满洲”... 查看全部[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

第三章 政治和经济体制

3.1政治结构   4142虽然清朝是一个异族王朝,但却接受了传统的儒家秩序,并招纳汉族士人进入官场与满人共事,形成了一种在王权政治之内的二元种族体制。政府根本上是一种专制体制,不存在任何西方意义上的权力分立;无论是在行政、立法或司法方面,皇帝都是绝对的统治者。皇帝在统治国家时不设宰相一职,真... 查看全部[ 第三章 政治和经济体制 ]

第四章 社会和思想状况

  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热切关心的一个议题。马克思主义学者指出,它的性质乃是农民遭受地主、高利贷者和反动的满洲统治者多重剥削的制度;他们将清代社会斥为封建官僚的社会。其他一些学者强调士绅阶层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特征。一种更晚近的观点则鉴定中国社会为“东方专制主义”的原型,其特点是:一个中央... 查看全部[ 第四章 社会和思想状况 ]

第五章 对外关系

  在明末清初交替之际,西欧人开始到达中国;差不多同一时间,俄罗斯人也穿越西伯利亚进至满洲边境,然而两者毫无关联。随着这种前所未有的东西方之间的碰撞,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总的来说,在华外国商人大多是些追逐盈利的冒险家和一些没什么文化的粗人,他们的表现很不体面,尤其是粗暴而放... 查看全部[ 第五章 对外关系 ]

第八章 鸦片战争

  ……   24日,林则徐下令中断贸易,撤走华人买办和仆役,并包围了英国商馆。三百五十名洋商被困在商馆区里,因厨师、挑夫和仆人的撤走而大为不便,但他们并未缺乏食物,行商、汉语教习和从前的仆役经常偷偷送来面包、家禽、羊肉、鸡蛋、食油和食糖。最大的不自在是单调无聊、气候闷热和前景迷茫,软禁持续了六个... 查看全部[ 第八章 鸦片战争 ]

第十五章 1898年的维新运动

……   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1876—1878年)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对西方的直接观察使他公开承认,西方国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二千多年的历史、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学说。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 查看全部[ 第十五章 1898年的维新运动 ]

第二十章 革命、共和与军阀割据

  孙设想了一场由全体中国人推进的毕三次革命之功于一役的革命:推翻满清与帝制的民族革命;建立共和与民权的民主革命;平均地权并节制资本主义罪恶的民生革命。这种宏大的革命方式,在世界历史的革命中也是罕有其匹的。   ……   在孙的人生观形成时期,夏威夷与香港显然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他在这些地方所... 查看全部[ 第二十章 革命、共和与军阀割据 ]

第二十一章 思想革命,1917—1923年

……   胡适是科学思维、实用主义和白话文写作的积极倡导者,因为受赫胥黎和杜威的影响,胡适创见的主要来源是不可知论和实用主义,这也是他评价传统伦理和理念的主要方法。在实用主义者看来,真理是按照实用的程度变化的,而实用则基于实验之上,这种态度明显是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与儒家中真理是永恒不变的观念... 查看全部[ 第二十一章 思想革命,1917—192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