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历史 > 五四运动 > 试读

五四运动[试读]

促成五四运动的力量

为了理解五四运动的情感和观念,必须追溯中国人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反应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在国外留学生的活动。关于前者,存在着两个本质上可明显区分的派别,他们表达了中国公众的民意,构成五四运动的两个主要力量。一派人对于近代帝国主义的反应是怀着救国的愿望,积蓄起强烈的爱国感情,另一派人受西方文明冲击的... 查看全部[ 促成五四运动的力量 ]

美国所开展的思想和文学争论

近代中国的改革运动,是由从不同国家归来的中国留学生以及中国自身的传统和历史先例等因素,以不同方式引发的。可是在清朝末年,从西方回国的留学生和后来的情形并不一样,他们差不多没有一个参与当时正在发展的改革运动。那时发起和领导改革的通常是那些不懂西方语言的人。梁启超曾说:"坐此为能力所限,而裨败... 查看全部[ 美国所开展的思想和文学争论 ]

日本对军事、文学和革命的影响

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大多注意的是文化和教育问题,而在日本的留学生则倾向于另一个方面,他们的不同活动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1894到1895年第一次中日战争之后,中国政府于1896年在近代中国史上第一次派学生到日本去学习。在义和团运动以前派出的学生数很少,但自1901到1906年却有了迅速的增长。19... 查看全部[ 日本对军事、文学和革命的影响 ]

在法国形成和发展的革命政治思想及活动

这一时期法国对中国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自20世纪初以来,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思想在中国年轻的革命者和改革者中成了独步一时的时尚。在20世纪初的20年里,它影响了相当一批36中国知识分子和政治领导者,如梁启超、陈独秀和许多国民党领导人。陈独秀在20多岁时学习了法语,成为法国文明的崇拜者和宣传者。〔79〕... 查看全部[ 在法国形成和发展的革命政治思想及活动 ]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五四运动的文学和思想骚动是在二十一条事件后不久、中国政局日益沉重的时期发生的。自1915年冬至1917年夏季,整个中国受到两次复辟帝制运动的骚扰。反动官僚忙于为登基作准备;旧士绅曲解和宣扬过时的正统儒教学说,为帝制运动提供它惯常的理论基础。"真龙天子"回归的谣传充塞着没有文化、未... 查看全部[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

北京大学的改革

蔡元培1917年开始在北大实行改革,他的改革对五四运动来说有着与《新青年》的创办同等重要的意义。北京大学源自康有为及其弟子梁启超创办的"强学会",但是直到1898年5月,该大学才以"京师大学堂"之名实际成立起来,由大学士、吏部尚书孙家鼐任总监督,吏部侍郎许景澄... 查看全部[ 北京大学的改革 ]

新知识分子的联合和《新潮》杂志的创办

蔡元培在北大的所有改革中,最重要的也许是他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尽管他本人是国民党前身同盟会早期会员之一,但他从不允许党派或政治立场影响他对教职员的选择。当蔡1912年被任命为孙中山政府的教育总长时,52他解释了自己的教育观点。他理想的教育制度是一种"超政治"或"不受政治... 查看全部[ 新知识分子的联合和《新潮》杂志的创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