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哲学 > 人往低处走 > 试读

人往低处走[试读]

自序

我对《老子》的兴趣,萌发比较早,持续比较长。回想一下,第一次接触《老子》,在什么时候?我记得,是在高中一年级。 初中三年,后两年,特别是最后一年,我的兴趣是背古诗,梦想学会写古诗,还有一手好文章。十五六岁,我犯了错误,在闭门思过,不是躲在家里,而是躲在心里,我和我--从前的我,简直判若两人。 上了高... 查看全部[ 自序 ]

写在前面的话 老子像条龙

《老子》很有意思,形式上、内容上、叙述逻辑上、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这些特点是什么?我一直在想,从中学时代就想,想到今天,也没完全参透。这里试做总结,供大家参考。 老子像条龙 古书讲老子,以《庄子》最多(参看附录一)。《庄子》讲老子,把老子说成老师,孔子说成学生。老把他俩搁一块儿,抬老子,贬孔子。... 查看全部[ 写在前面的话 老子像条龙 ]

写在前面的话 老子姓李,名耳

(2)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苦县人 司马迁说,老子姓李。严格讲,李是氏,而非姓,司马迁已分不清姓和氏。他的名(小名、私名)是耳,字(成年后的大号)是聃。后人从他的名字推测,他可能是个耳朵很大的人,神头怪脸。●2 老子,按先秦姓氏名字的惯例,本来应该叫李子,全称应叫老李子。但古书习惯的叫法是老子,称... 查看全部[ 写在前面的话 老子姓李,名耳 ]

写在前面的话 老李子和老莱子是同一人

(3)老李子和老莱子是同一人 司马迁为什么把老莱子写进《老子韩非列传》,原因很简单,他和老聃,即上面的老李子,都是楚人。他们都跟孔子见过面,都是道家,言谈话语差不多,很像一个人。比如老子有个比喻,牙齿硬,舌头软,但人老了,牙齿掉了,舌头还在。这段话,古书多次提到,一会儿说是老子的话,一会儿说是老莱子... 查看全部[ 写在前面的话 老李子和老莱子是同一人 ]

写在前面的话 孔子见老子

(4)孔子见老子 孔子见老子,几乎所有描写,都是见于《庄子》。《庄子》宗老子,他的描写很夸张,处处抬高老子,贬低孔子。●2 ●2 孔子见老聃,见《庄子》的《天地》、《天道》、《天运》、《田子方》、《知北游》,孔子见老莱子,见 《庄子·外物》。《庄子》的故事,汉代很流行,经常见于画像石。画面上,老子和... 查看全部[ 写在前面的话 孔子见老子 ]

写在前面的话 孔子见过的老子和周太史儋无关

(5)孔子见过的老子和周太史儋无关 司马迁为什么把周太史儋写进《老子韩非列传》,原因很简单,第一,他们都在周都洛阳供职,李耳是"周守藏之史也",周太史儋也是周太史,两人都是周的史官;第二,聃和儋古音相近,完全可能是通假字。 周太史儋,战国中期人。传说,公元前374年,他有个预言,... 查看全部[ 写在前面的话 孔子见过的老子和周太史儋无关 ]

写在前面的话 老子的后代

(6)老子的后代 汉有段干李氏,传出老聃。其后世子孙的世系是:老聃--李宗--李注--李宫--〇--〇--〇--李假--李解。这是利用当时的谱牒。老子传八世到汉文帝,好像世数不够,顶多够着太史儋。但司马迁有上下200年的伸缩馀地,在他那里,没有矛盾。 (7)孔子与其他人物 司马迁说,老子西出函谷关,... 查看全部[ 写在前面的话 老子的后代 ]

《老子》一书,朦朦胧胧

司马迁说,老子是个"隐君子",提倡隐姓埋名。他在洛阳待久了,眼看着天下一天坏似一天,终于弃官出走,直奔大西北。他一路西行,来到今河南灵宝县的函谷关,守关的关尹喜留他小住,生怕老子这一去,把一肚子的学问带走,从此没人知道,叫他无论如何住几天,给大家留点东西。●1 "于是老... 查看全部[ 《老子》一书,朦朦胧胧 ]

《老子》喜欢打比方

古人讲道理,不爱下定义,特爱打比方。 《老子》有《老子》的讲话方式。这个问题,值得专门讨论。《老子》哲学是生命哲学或活命哲学。它的特点是"贵身"。现在,"身体"是时髦术语。它讲什么,都爱拿身体打比方,其他比喻,多由此派生,我挑几个例子,跟大家说说。 (1)《老... 查看全部[ 《老子》喜欢打比方 ]

老子的思想特点

孔子和老子,谁在前,谁在后,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老问题。古人说,孔子到洛阳问礼老子,老子是老头子,似乎老在孔先,毫无问题。但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是两码事。我不认为,老子年纪大,《老子》就在《论语》前。 研究古书年代,我们要注意,我们经常容易把后来居上的东西当作年代古老的东西。孔子见老子,孔子不批评老... 查看全部[ 老子的思想特点 ]

怎样读老子

我们先谈本子问题。 (1)郭店楚简本《老子》(下简称"简本")。出土发现的本子,这种最古老,年代约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简本分甲、乙、丙三组,甲组分上下两部分,乙、丙两组不分。这三组文字,每组都分章,章序的排列,和今本不一样。校读《老子》,此本是重要参考,但它的篇幅只有今本的三分... 查看全部[ 怎样读老子 ]

道经部分

(今本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义】 这一章主要是讲道与物、物与名、人与物的关系。 道与物的关系,是"无中生有"。道是无,万物是有... 查看全部[ 道经部分 ]

德经部分

(今本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 查看全部[ 德经部分 ]

<b>精彩章节连载完毕,欲看全本,请购买本书。</b>

●1 郑良树《老子新校》,196-198页。一种是把"故"读为"古",意思是,这是古人教给我的东西,也是我用来教人的东西。●2 ●2 高书,33-34页。这段话,乙本完全残去。河本、王本作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严本作"人之所教... 查看全部[ <b>精彩章节连载完毕,欲看全本,请购买本书。</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