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传记 > 荣辱二十年 > 试读

荣辱二十年[试读]

母亲让我走上证券生涯

医生的诊断非常明确,母亲是癌症晚期,余下的日子没几个月,这个瘦弱的身躯再也无法为我和我的兄弟姐妹遮风挡雨了。在母亲希冀的目光中,我最终没有放弃东渡日本的机会--只有学到更多的本领,得到更多的力量,我才能让母亲安心地放下她承载了多年的重担。 身后的目光 1987年秋天,我背着简单的行囊离开了家,前往日... 查看全部[ 母亲让我走上证券生涯 ]

下乡时期,右一是我

我无法忘却母亲为我送行的那一幕,当载着我们的客轮驶至江心,码头上送别的人群已辨认不清,泪眼蒙眬中,我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不断地挥舞着一根扁担,我知道,那是我的母亲。 这一次告别,躺在床上的母亲再也不能往我的行囊里偷偷塞火腿和香肠了,再也无法拼命挥舞那根扁担为我送别了…… 走下楼梯的我,不敢回头,只能一... 查看全部[ 下乡时期,右一是我 ]

赴日研修生选拔

在我被推荐到北京去参加出国研修生的考试之前,甚至那之后,我都不知道要去日本研修什么。只是我的条件刚好满足被推荐的要求,而我的经历和习惯,让我无法放弃任何一次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这次出国研修属于中日两国青年的交流项目。在1979年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日两国的关系处于较好阶段,两国领导人互... 查看全部[ 赴日研修生选拔 ]

赴京赶考

到了北京,我和其他考生就住在北京前门大街10号的共青团中央机关招待所。这是用一个地下防空设施改造的招待所,进门就要低着脑袋往下走,每个房间住七八个人。由于地下室空气很潮,所以每个房间都放了一台抽湿机,一天24小时运转,每隔一段时间,蓄水的盆子就满了,需要自己去倒掉……不过,再艰苦的条件也不能影响我们... 查看全部[ 赴京赶考 ]

"洋插队"的生活

研修期间对人的最大考验是要耐得住寂寞。在返城之前,我曾经在东北插过队,我就把土插队和洋插队的生活作了比较,结论都是艰苦的,但艰苦的性质不同,前者是物质生活贫乏,后者是精神生活贫乏。 到东京"下乡" 此次研修的形式主要是到日本的对口企业去学习。在日本的研修费用由日方提供,每人每月8... 查看全部[ "洋插队"的生活 ]

生活很好,学习很累

在欢迎宴会后,每个研修生都被指定了对口企业,我和来自内蒙古东胜市工商银行的张世林,被指派到蓝泽证券株式会社去学习证券业。 蓝泽证券是个家族制企业,由当时的社长蓝泽基尔先生的祖父创立,到1987年已有70年的历史。公司本部设在东京都日本桥兜町街,靠近东京证券交易所,如果从东京成田机场到市中心,沿着高架... 查看全部[ 生活很好,学习很累 ]

漆岛课长和几位"老乡"

除了上述的紧张生活,研修期间对人的最大考验是要耐得住寂寞。我曾经在北大荒插过队,我就把土插队和洋插队的生活作了比较,结论都是艰苦的,但艰苦的性质不同--前者是物质生活贫乏,后者是精神生活贫乏。当年在农村,物质生活异常贫乏,但一大帮同龄人相聚在一起,每天海阔天空地胡侃一阵,并不觉得日子难熬。可在日本最... 查看全部[ 漆岛课长和几位"老乡" ]

收获梦想

既有热情,又有冷漠,偶尔还有怀有敌意的异国人士,我们似客、似学生,又似被布施的对象。虽然天天欢笑堆在脸上,但是对家人的思念,对祖国前程的苦思,却整天交织在心头…… 把证券听成政权 20世纪80年代初,野村证券在上海办了两期证券学习班,我也参加了学习,但没有特别深刻的体会。事实上,那个年代,很少有人听... 查看全部[ 收获梦想 ]

在日本证券公司实习

当时日本有255家证券公司,下设分公司1 767个。其中,野村证券最大,1987年营业收入达到818兆日元,日本全行业纳税排名第一,超过东京电力、丰田汽车等大型企业。野村证券由此成为我们早期证券业的一个梦,"做中国的野村、做中国的美林",成为一代证券人追求的梦想。 日本证券公司... 查看全部[ 在日本证券公司实习 ]

"操盘"5 000万日元

在日本研修期间,我考察了日本股市的投资者。原来我们以为这些投资者应该是西装革履、精明强干的形象,不料各分公司营业厅的客户中,竟然是老人、家庭妇女的人数最多。这与日本妇女婚后一般不再工作,在家充当"大藏大臣"的习俗有关。日本的大藏省相当于我国的财政部,大藏大臣就是财政部长。那些密密... 查看全部[ "操盘"5 000万日元 ]

亲历"黑色星期一"

在我们没有去日本之前,谈起股市,眼前时常会浮现血本无归的投资者跳楼等血淋淋的场面。而在日本,我"有幸"亲历了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的世界性股市大暴跌。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上午,一向沉稳的漆岛老师一反常态,大声对我们说:"不好了,出大事了!快... 查看全部[ 亲历"黑色星期一" ]

无数个第一

静安证券业务部已不复存在,我听之深感惋惜。静安证券业务部完全有望成为近代文物,因为它至少可以告诉后人,中国的证券业是从那里起步的。 新的岗位 研修结束后,我们分别回到了原先的单位。回国前,对我的工作安排已有几种说法,其中较为肯定的说法是留在宝山区办事处任副主任,准备接老主任的班。当时中国工商银行上海... 查看全部[ 无数个第一 ]

业务部成了"旅游景点"

1988年以前,国内没有专业的证券公司,证券业恢复和起步阶段,唱主角的是信托投资公司,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是全国第一个证券业务部。 1986年,上海市市长召开金融改革座谈会,静安证券业务部的胡瑞荃参加了座谈并"放了一炮"。在会上,老胡说:"两年前上海已... 查看全部[ 业务部成了"旅游景点" ]

引进"人才",更新硬件

一个证券业务部变成一个"旅游景点",绝非我们的本意。为了让这个"旅游景点"恢复其本来的功能,我上任之后开始引进人才,规范运营管理。 我引进的第一批人才,是我早年结识的一批上海证券业的老前辈,旧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七位老经纪人:吴仕禁、林乐耕、施之敏、魏少庭、龚懋德... 查看全部[ 引进"人才",更新硬件 ]

中国证券业的发祥地

静安证券业务部的小黑板变成了电子管显示板,硬件算是上去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一天,公司业务二部经理黄贵显、静安证券业务部经理胡瑞荃以及业务部的边晓敌到我办公室,探讨股票指数编制的问题。他们告诉我,他们打算编制一个指数,并拿出一个笔记本,记录了他们初步的编制方法和1986年以来的编制数据,他们拿不准... 查看全部[ 中国证券业的发祥地 ]

1988~1993年的股票年报

我为年报写了前言,其中写道: 我公司静安、虹口两个业务部自1986年9月后相继开办了股票买卖交易业务。三年时间中,全市已有数万人投资于股票市场,在他们的信赖和支持下,一个股票买卖交易市场的雏形已经形成,这对促进我市股份制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全市至今没有一个专门的证券信息部门,... 查看全部[ 1988~1993年的股票年报 ]

国债交易

1988年,国家允许国债买卖后,弱小的证券行业终于看到了一线生机。相对股票,国库券发行量大,发行面宽,所以交投也更为活跃。 国债牛市 说起国库券,今天可能有些人不清楚,为什么要把国债说成国库券。"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中国对外宣传"既无外债,又无内债"。&quo... 查看全部[ 国债交易 ]

牛市带来"黄牛市"

开放国库券买卖初期,卖的多、买的少,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国库券买卖是一种投资行为。不少人在这一时期赶紧把手头的国库券卖掉,根本不在乎利息甚至部分本金的损失。套用现在的股市行话,就是赶紧"解套"。 卖多买少,一些本金不大的证券经营机构就挡不住了,只能不断降低买进价,甚至挂起免战牌,只卖... 查看全部[ 牛市带来"黄牛市" ]

我也去做"黄牛"

那时,上海人把从事长途贩运的人称为"黄牛",这种长途贩运的合法性没有正式说法,因此只能偷偷摸摸干。 我到信托公司任职不久,静安、虹口证券业务部的经理向我请示,经常有国库券"黄牛贩子"上门向他们询问:"大额的国库券收不收?"我问他们多大额,回... 查看全部[ 我也去做"黄牛" ]

千里运现券

不少文章谈到了我当年参与国债买卖的故事。在王安写的《股爷您上坐--大话中国证券市场10年》一书中有这样一段: 阚治东很是得意的一单生意是--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北方信托公司听到风声,人民银行所属的信托公司都要撤销,但是他们库里还压着1 000多万国库券。那边的人便想到了工商银行上海信托公司,... 查看全部[ 千里运现券 ]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比起个人为主的国库券"黄牛"贩子,当年工商银行系统内的国库券交易规模要大得多。规模大了,必然要进行规范化,一个全国性的国库券报价信息网此时成为了一种迫切的需求。 我请公司业务二部虞志皓负责研究、筹划跨省市国债交易。虞志皓原是工商银行长宁办事处信贷科科级干部,调到信托投资公司业务二... 查看全部[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

股票黑市交易的兴起

1989年,中央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并决定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一部分精明的人看到了机会,悄悄涉足股市,来我们证券业务部买进股票的人明显多了起来。股市渐渐趋暖,随后由暖变热,1990年夏天,上海出现了一场在中国股市上空前绝后的大规模黑市交易。 买股票、奖房子 20年前,有一部上海滑稽戏《OK,股票》... 查看全部[ 股票黑市交易的兴起 ]

股票交易暴热

上海股市真正热闹起来是在1989年年底。那年,中央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并决定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一部分精明的人看到了机会,悄悄涉足股市,来我们证券业务部买进股票的人明显多了起来。股市渐渐趋暖,随后由暖变热,1990年夏天,上海出现了一场在中国股市上空前绝后的大规模的黑市交易。 1989年以前,我们... 查看全部[ 股票交易暴热 ]

涨停板都压不住的热潮

《通知》的公布对已经热起来的股市不但未起到抑制作用,而是推波助澜、火上浇油,大规模的股票黑市买卖由此产生。 《新闻报》1990年7月26日以《外埠"炒手"如蜂拥,股票交易似潮升,上海股票日前暴涨,有关方面已有防微杜渐之举,上海证券中心将雨过天晴》为题,报道了发生在静安证券业务部的... 查看全部[ 涨停板都压不住的热潮 ]

杨百万状告阚治东

前面谈到的杨怀定也是股市中的传奇人物,我有他早期的一张名片,上面写着:上海平民股票证券职业投资者。百万富翁与平民是挂不上钩的,号称"杨百万"的杨怀定特意注明"平民"二字,意思可能有两层:一是出身平民,没有什么背景,今天的成就完全是靠自己拼搏出来的;二是区别于我... 查看全部[ 杨百万状告阚治东 ]

申银证券成立

我与申银证券总经理吴雅伦商谈具体移交手续。我提出交接手续简单化,只需把申银证券公司的那块铜牌给我们即可。几个月后,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龚浩成行长来为申银证券新落成的办公楼剪彩,说:"这些都是我白送你的!" 组建工商银行所属的专业证券公司 1988年,全国最早的三家证券公司申银、海通、... 查看全部[ 申银证券成立 ]

"借壳"成立

在这之前,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已经组织人搞了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兴华证券公司筹备方案",我们把这份方案完善后上报给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管处。但是,人行方面迟迟没有批准我们的申请,理由是证券公司还在试验阶段,不能发展过快,近期不可能批准新的证券公司成立。 而此事的解决也是多亏人行上海分行... 查看全部[ "借壳"成立 ]

人民银行送申银证券几幢楼

关于以105元的价格接手这批电真空股票,我们内部其实早有商量:那时,电真空股票的黑市价格已经接近100元一股,而且价格还有往上涨的趋势。我们判断,如能以100多元的价格拿到这批股票,肯定会发笔小财。 情况不出所料,在我们接手这批股票后,电真空股价一路上扬。到1990年9月1日,也就是上海申银证券公司... 查看全部[ 人民银行送申银证券几幢楼 ]

筹备上交所

1989年初,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呼声一度非常强烈,在北京,王波明、章知方、高西庆等一批人也在筹办证券交易所联合设计办公室。他们为筹备中国的证券交易所四处奔走,到上海也找过我,参观过静安证券业务部,找过上海市政府,希望能够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筹备工作。 上海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1989年3月,该小组... 查看全部[ 筹备上交所 ]

朱镕基提前宣布开业

时间一晃就是几个月。那年6月,朱镕基市长出访美国、新加坡等国,正式宣布了上海开发浦东的战略构想,同时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年内开业,一下子成为轰动海内外的大新闻。 消息传到上海,把三人小组急坏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八字没见一撇,怎么可能年内开业?朱镕基在上海当市长时,对干部严厉是出了名的,平常召集上海各行各... 查看全部[ 朱镕基提前宣布开业 ]

开业大吉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仪式在黄浦路19号浦江饭店二楼餐厅举行。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副市长黄菊、各界来宾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香港地区的政要与金融家出席了开业仪式,我们这些当选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总经理被一一在台前介绍。朱镕基市长发表了讲话,并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 查看全部[ 开业大吉 ]

推广与宣传

那几年社会各个方面对普及证券知识的要求很强烈,到处也可见证券知识培训班、讲座班的通知或广告,那几年,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能收到讲授证券知识的邀请,由此到过各地的大学、各种协会组织、一些大的企业集团,甚至还到部队机关讲过课。但是,给我影响最深的是那年到中南海给中顾委一批老前辈讲股票,以及受邀给越南财政部、... 查看全部[ 推广与宣传 ]

去中南海给老前辈汇报股票

90年代初,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股票发行的试点面扩大,中国证券市场呈现大发展的态势,但还是有很多人搞不明白股票、证券市场是怎么回事。当时不少人心目中的股票市场还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小说《子夜》中描写的那样。在《子夜》中,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是一批投机分子聚在一起的一个乌烟瘴气的场所,尔虞我诈,不时会... 查看全部[ 去中南海给老前辈汇报股票 ]

去越南讲股票

远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前,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就对中国股市的发展予以了高度重视。苏联没有解体之前,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就不断介绍其国内的官员参观我们静安证券业务部,东欧其他国家也有客人前来参观我们当时那个小小的股市。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来参观的人更多了,当然主要是奔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去的,有时也到我们这... 查看全部[ 去越南讲股票 ]

10万人抢购新股

那是不多见的壮观场面,只见一排雪亮的灯光直冲而来,一辆辆的士在体育场大门前戛然停下,每辆车里冲下四五个人,直问:"哪里排队?"问到后直奔而去。随后又是一排灯光直扑过来,"突、突、突",每辆摩托上都挤了两三个人。再后面是响着急促铃声的自行车队,最后是黑压压的喘粗... 查看全部[ 10万人抢购新股 ]

特警大队出马

就在指挥部作出这一决定的时候,静安体育馆的大铁门"轰隆"一声,一头朝里倒下。原来,几个年轻人看到大铁门是插销式的,就抬起大门、退出插销,推倒了大门。好在里面准备打开大门的那帮经警小伙子们灵活闪退,才没有被那迎面倒下来的大铁门砸伤,可是负责指挥的金运董事长的手臂还是被铁门的边角划开... 查看全部[ 特警大队出马 ]

风波平息

此时我们面对的还有一个问题,那些还在马路上的人潮怎么办?场内安静了,场外的喧闹声显得更响了,甚至有人在领头高呼:"阚治东,出来!"场外人群不疏散,提前发放抽签号的工作根本无法执行,因为他们把体育场的门都堵死了。我提出,唯一的办法只有再开辟一个发放抽签号的大型场地,把场外人潮引向那... 查看全部[ 风波平息 ]

上海股票认购证

1992年以前上海的新股发行试过各种方法,初期只要排队付款就能直接买到股票。在对股票普遍认知不高的年代,还曾搞过有奖发行,鼓励大家买股票。后来股票热了,用过排队领抽签号,然后摇号,凭中签号付款买股票。1991年12月,上海还尝试三家证券公司联合租用上海20多个体育场馆,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发放各种股票... 查看全部[ 上海股票认购证 ]

全国性证券市场的形成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9家特大型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时间排名第一的是青岛啤酒。青岛啤酒股票的发行标志着中国股票发行市场走向全国性市场。同年,中国证监会成立,几度春秋的中国股票市场终于摆脱了小打小闹的局面,拉开了全国大发展的大幕。 申银改制 1992年12月22日,上海申... 查看全部[ 全国性证券市场的形成 ]

青岛啤酒的发行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9家特大型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时间排名第一的是青岛啤酒。青岛啤酒股票的发行标志着中国股票发行市场走向全国。同年,中国证监会成立,几度春秋的中国股票市场终于摆脱了小打小闹的局面,拉开了全国大发展的大幕。 青岛啤酒股票可以说是我国第一张真正意义上面向全... 查看全部[ 青岛啤酒的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