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社会学 > 蚁族 > 试读

蚁族[试读]

"蚁族"诞生记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耳边响起了很早以前的一首歌:"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这是经典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中的歌词,表达了对改革开放的美好憧憬。歌中继而唱道:"创造这奇迹要靠谁?"回答是:"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 查看全部[ "蚁族"诞生记 ]

"蚁族"全解

本部分将对"蚁族"的基本概念及产生原因进行介绍,并结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对"蚁族"的心理状况、性-爱情-婚姻、收入状况、职业状况、教育状况、网络行为以及集体行动倾向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本章省略了复杂的模型推导,而直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查看全部[ "蚁族"全解 ]

触摸城市的夹层--"聚居村"采访手记

张冉 对于这个群体的了解,是从电脑上一个叫做"调研日记"的文件夹里开始的。 打开这个文件夹,排列得整整齐齐的WORD文档呈现在眼前。好奇心驱使我一口气读完了前十篇调研日记。 每篇日记都无一例外的有他们生活环境的描写,光线、气味、空间的狭小都无法逃离调研同学的眼睛。还有崎岖蜿蜒的街... 查看全部[ 触摸城市的夹层--"聚居村"采访手记 ]

奋斗在北京:先养活自己再说

一 奋斗在北京 杜韵竹 陈华生于1980年,安徽安庆人。2001年,他来到北京,在中央党校读工商管理专业,2004年考研未果,手忙脚乱地毕了业,留在北京找工作。之后四年多,陈华前后共换了五份工作。2008年4月,陈华开始创业。 陈华父母是农民,在家中劳作。陈华有个弟弟,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陈华念大学... 查看全部[ 奋斗在北京:先养活自己再说 ]

奋斗在北京:工作很累,很锻炼人

2. 工作很累,很锻炼人 陈华的第二份工作,在某商学院,也是做教育培训方面的事。工资一千多,具体工作还是推销。新公司在西直门附近,比起劲松,近了许多。 陈华还记得,去某面试的那天阳光不错,北京正值初春,还有些冷。那次面试是集体的,公司老总亲自面试。屋子不大,摆着一个会议桌,屋里大概有二三十人,有站着... 查看全部[ 奋斗在北京:工作很累,很锻炼人 ]

奋斗在北京:生活啊,这是很现实的东西

3.生活啊,这是很现实的东西 高三那年,陈华无意间去参加了一次成人高考,考分很高。2001年陈华进了中央党校,学习工商管理专业。那时弟弟在辽宁沈阳那边开了个厂,走上创业之路。2002年,弟弟送给陈华一个NEC的英文手机,发信息都是英文的。"挺先进的,但没钱,也没电话要打,"陈华笑... 查看全部[ 奋斗在北京:生活啊,这是很现实的东西 ]

从村到村:应该要走出去,到北京

二 从村到村 张 冉 郑章军,男,1982年生,内蒙口赤峰市林西县人。父母都是工人,有一个亲弟弟。北京科技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计算机与科学专业。大四在北大青鸟软件培训班学习一年,现供职于国企,是一名软件工程师。 1. 应该要走出去,到北京 2002年的夏天,北京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EMS到了林西这个... 查看全部[ 从村到村:应该要走出去,到北京 ]

从村到村:再进村--蟑螂开会

2. 再进村--蟑螂开会 2006年7月,走出北科大门,郑章军拦了辆出租车,把一箱书一箱衣服搬上去,来到了二里庄小月河的亿展学生公寓。知道这里,只是因为离学校很近。一个起步价,就远离了他四年的大学生活,开始了步入社会的第一站。 早上九点半,站在离小月河还有一百米的天桥上,可以看见远处的西山在稀薄的空... 查看全部[ 从村到村:再进村--蟑螂开会 ]

从村到村:"我想家里少给点钱,自己多挣些"

3."我想家里少给点钱,自己多挣些" 郑章军如今在一家国有企业里做软件工程师,找到这个工作是在2006年10月份,7月份他刚毕业就失业,整整三个月都在不停地找工作,如果是别人早就忙乱不堪了,而他,从小就有发泄压力的独家秘方--打篮球。 他说:"人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应该把... 查看全部[ 从村到村:"我想家里少给点钱,自己多挣些" ]

从村到村:女朋友--"如果你今天买了房,我今天就嫁给你!"

4. 女朋友--"如果你今天买了房,我今天就嫁给你!" 周末除了打球、干私活,郑章军还要抽出时间来陪女朋友。 他们认识已经半年多了。他说,这个女孩儿说她不爱逛街,长得也挺可爱的,于是就开始了。"谁知之后就爱逛街,一整天都不觉得累。" 他女朋友自己承认她现实,曾... 查看全部[ 从村到村:女朋友--"如果你今天买了房,我今天就嫁给你!" ]

从村到村:"人活着,就要不停地往上走"

5."人活着,就要不停地往上走" 高中时,郑章军看了一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他害怕不知不觉中自己就变得一无所有,立即草拟了一张计划表,催促自己不断努力。 在白纸上,他写了常常的一串:上大学--考研--工作两三年--出国继续学习--回国工作--从政--开自己的公司……现在他再回想... 查看全部[ 从村到村:"人活着,就要不停地往上走" ]

进京记

三 进京记 张 冉 洪建修,男,1983年生,内蒙古牙克石人。原名洪健修,"修"从辈分,"健"取健康之意;登记户口簿时漏写了单立人,遂成"建修",常因此被误认为搞建筑的。东北林业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四年级曾在哈尔滨新东方软... 查看全部[ 进京记 ]

进京记:又干又热的北京城

1. 又干又热的北京城 2006年7月,23岁的洪建修正式告别大学生活,坐火车进京找工作。 背个大书包,揣一张余额1200元的银行卡,同几个朋友一块儿,坐了9个小时硬座,洪建修到了北京站。 他觉得这里又干又热。喧闹的人群更让烦躁升级。 "我都受不了了!"内蒙古人,东北林业大学毕业... 查看全部[ 进京记:又干又热的北京城 ]

进京记:初到唐家岭--"北京也有这样的地方!"

2. 初到唐家岭--"北京也有这样的地方!" 那位朋友的朋友已经替他租好了房。房子就在唐家岭。 一宿没怎么睡的洪建修,在人群中疲惫地挤来挤去。他一大早被领上城铁,往北坐了两站,在西二旗下车换乘公交,到目的地时,已是中午。 到站下车,他清醒了:"那哪里是北京啊,真是脏乱差... 查看全部[ 进京记:初到唐家岭--"北京也有这样的地方!" ]

进京记:投了四百份简历,他找到了工作

3. 投了四百份简历,他找到了工作 大四辛苦一年,他在哈尔滨没找到下家;老爹老妈没本事,也没法帮他安排。眼见同寝的七个哥们,六个靠家里帮忙找到了工作。洪建修一咬牙,"进京赶考"! 七月的北京,到处都是招聘会。洪建修每天七点多起床,简单吃些油条包子,跟朋友一块出门。九点左右到会场,... 查看全部[ 进京记:投了四百份简历,他找到了工作 ]

进京记:搬家,再搬家--反正"都是豆腐渣"

4. 搬家,再搬家--反正"都是豆腐渣" 找到了工作,洪建修决定搬家。他找了一个单间,带独立的卫生间,三百五一个月。两年后,他又搬到了更偏远的土井村。 他早就想从唐家岭搬走,原来的房子太破了!那里又小又贵灰又大,冬天冷,夏天潮。上班挤不上车,还堵得要死。 土井村是982路公交车的... 查看全部[ 进京记:搬家,再搬家--反正"都是豆腐渣" ]

进京记:三十岁的时候,我在做什么?

5. 三十岁的时候,我在做什么? 洪建修加过一次薪,每月多了一千块。可是就只涨了这一次。 他一直都很节省,从不乱花钱,除了每月吃饭、抽烟、房租、水、电、上网费,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五,六万块就是这么攒起来的。 可原来的同学不停地跳槽,工资涨了好多。洪建修"天天都想跳槽",但是同类公司... 查看全部[ 进京记:三十岁的时候,我在做什么? ]

保险公司的羚羊:单位--狮与羚的故事

四 保险公司的羚羊 张 冉 李鑫平,男,1984年生,山西柳林人。自考生,2004-200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会计专业。现在一家保险公司做推销员。 1.单位--狮与羚的故事 2008年5月,已经完成全部自考科目的李鑫平,找到了某保险推销员的工作,开始了在写字楼上班的时光。 他上班地点... 查看全部[ 保险公司的羚羊:单位--狮与羚的故事 ]

保险公司的羚羊:寒风中的等待

2. 寒风中的等待 下班了,走到西直门,运通205载着他到唐家岭,这个他住了将近两年的地方。 工作辛苦一天,回家的时候应当开心,对于李鑫平来说,却不是这样,下班只是又一个劳碌的开始--舟车劳顿,每天都要至少一个半小时,他才能到家。遇到中关村大街堵车,就要两个多小时。八九点,平常人家早已收拾好碗筷的时... 查看全部[ 保险公司的羚羊:寒风中的等待 ]

保险公司的羚羊:灰尘与砖块

3. 灰尘与砖块 到了唐家岭,车停了足足两分钟,伴着嘟嘟的刷卡声和或轻或重的脚步声,大半车的人走下来或者跳下来--他们到家了。 走下公交车,路面上的扬尘扑面而来。隔在车道中间的砖墙,让本来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加拥挤。四处车灯闪烁,人的眼睛就在光与灰的影子中扑闪着,害怕耀眼的车灯,害怕钻到眼睛里的沙尘。... 查看全部[ 保险公司的羚羊:灰尘与砖块 ]

保险公司的羚羊:压力大,也要尽心

4. 压力大,也要尽心 保险公司每个月都有任务指标,达不到的员工要降级。很多人都没有熬完前三个月,就从公司"跑了",因此这个行业有90%的流失率。 李鑫平坚持了下来。试用业务员、正式业务员、业务主任、业务经理一级、业务经理二级、高级经理一级、高级经理二级、区域总监、区域副总经理、... 查看全部[ 保险公司的羚羊:压力大,也要尽心 ]

保险公司的羚羊:"你永远都不知道电话另一端的,是什么人"

5."你永远都不知道电话另一端的,是什么人" 现在他已经不需要自己亲自打电话来推销了,作为业务主任,他有两个助理专门打电话。他要做的,就是和有意向的客户进行深一步的交流,为他们制作合适的保险计划,会见客户,出单签保险合同。 和客户的谈判在他看来,是充满未知的,是刺激有趣的,因为&... 查看全部[ 保险公司的羚羊:"你永远都不知道电话另一端的,是什么人" ]

保险公司的羚羊:铁哥儿们

6. 铁哥儿们 客户是陌生的,但是那些从小处来的哥儿们,让李鑫平觉得,总有坚实的靠山,让他觉得安心、快乐。 2007年过年回家,早上五点还没到,天还没有亮,就有哥们儿开着车到车站接他吃饭了。本来和家里人说好20号左右回家,却在哥儿们那儿呆到25号。真回家时,又是一大帮人跟着他回去。只要是在哥儿们的地... 查看全部[ 保险公司的羚羊:铁哥儿们 ]

向下的青春--"高知"贫民村调查

五 向下的青春--"高知"贫民村调查 何忠洲 在北京,这个在社会学上被命名为"新失业群体",开始越来越庞大,并且在北京的周边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个群落。 太阳一往西移,唐家岭就开始拥挤不堪。保持着几分钟一趟的速度,一辆辆公交车,犹如卸货一般,将满车厢的乘客吐了出... 查看全部[ 向下的青春--"高知"贫民村调查 ]

向下的青春--"高知"贫民村调查:落脚唐家岭

1. 落脚唐家岭 李竟在屋里已经窝了快两个月了。在离唐家岭车站站台大概三四百米的距离,一溜铁皮架子搭建的平房,靠边的一间,李竟就住在那里。 就在这个被李竟强调是"住处"而不是"家"的地方,他已经住了整整一年。这也是李竟大学毕业后一直呆着的地方。 一年前的7月1... 查看全部[ 向下的青春--"高知"贫民村调查:落脚唐家岭 ]

向下的青春--"高知"贫民村调查:群落正在形成

2. 群落正在形成 罗平与胡小杰也是大学生。不过一个是大专生,一个是来自某所并不出名的民办学校。他们比李竟还要早住进这一溜儿平房。四人均来自农家。在李竟住进不久后,只有一墙之隔的他们就混熟了。"有时候有事情我们懒得敲门,就直接捶墙。"胡小杰说。 相比于黄玉清、罗平、胡小杰等人,毕... 查看全部[ 向下的青春--"高知"贫民村调查:群落正在形成 ]

向下的青春--"高知"贫民村调查:失业后的困顿

3. 失业后的困顿 到了晚上七点半,罗平与胡小杰都回来了。记者约李竟等人一起吃夜宵。 在狭窄的唐家岭街道的两侧,一到晚上,长龙般的大排档就摆了出来。 为了招揽顾客,大排档的一面是电视,正放着东北二人转。一个光膀子的老头正和一个老妇女插科打诨。一大群人一边喝酒一边大笑。 就在坐下的时候,李竟斜了一眼,... 查看全部[ 向下的青春--"高知"贫民村调查:失业后的困顿 ]

向下的青春--"高知"贫民村调查:腹背受困的群体

4. 腹背受困的群体 对于李竟这样失业的人来说,最难过的倒并不在于生活的艰难和压力。"每个月有几百块钱的收入倒不是很难,吃的差些穿的差些也无所谓,周围污水遍地也能忍受,唯独面对前途,让人很难受。" 在搬到唐家岭后不久,李竟和黄玉清,胡小杰等人就曾讨论自己的命运与出路。开始,考研是... 查看全部[ 向下的青春--"高知"贫民村调查:腹背受困的群体 ]

奋斗在"大学村落"

六 奋斗在"大学村落" 初春,柳色青青。 早上七点,三五成群的年轻人走在河堤边,步履匆忙,队伍颇为壮观。他们赶着奔向写字间或者是大学的教室,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揣着梦想奋斗在北京城。通向大路的河堤是他们每日的必经之路,见证了他们离开大学后在北京工作、学习的生活。 这里是他们的&q... 查看全部[ 奋斗在"大学村落" ]

奋斗在"大学村落":这里不缺成功传奇

1. 这里不缺成功传奇 张 樱 杨珊珊从湖南老家来北京参加人民大学的自考,两年学业结束拿到文凭找工作,她在北京一待就是四年。找工作的艰难她已经不愿多提。"想起来就特别憋屈,我明明已经完成了专升本的学习,拿到了人民大学的文凭,可是每次找工作人家都会以相同的理由把我一棒子打回来:'对不起,你读... 查看全部[ 奋斗在"大学村落":这里不缺成功传奇 ]

奋斗在"大学村落":茫然的蜗牛

2. 茫然的蜗牛 梁 旭 孙延斌时常感叹选专业真不能一时冲动。当年有人劝他选择就业前景好的软件专业,而孙延斌却毅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硬件专业。在他看来,要学就学自己喜欢的,就业问题不必太计较。但当他毕业之后才发现,兴趣真的不能当饭吃。他只好回过头来重学一门可以用来谋生的专业,但半路出家的就业前景令他十... 查看全部[ 奋斗在"大学村落":茫然的蜗牛 ]

奋斗在"大学村落":白天上班族,晚上学生族

3. 白天上班族,晚上学生族 张 樱 和阔别7年的高中同学在小月河的"大学村落"相遇,记者以为彼此会尴尬--至少在这种脏乱差的环境下相见,我担心她会有心理负担。实际上,我们聊得很愉快,显然她对目前的生活很满足。 黄琼是位让人羡慕的美女白领,她住在"大学村落"多... 查看全部[ 奋斗在"大学村落":白天上班族,晚上学生族 ]

奋斗在"大学村落":京城角落里的女猎头

4. 京城角落里的女猎头 杜韵竹 为了防止自己的设计理念遭到商业运作的冲击,梁亦娴干脆放弃以广告设计谋生的打算。她对自己的评价是:细心,执行力强,有强烈的上进心。当2008年的金融危机来临之时,她的努力和坚决使她从公司的裁员风暴中留了下来。 约访梁亦娴很不容易,因为她总是无法确定约谈时间。用她的话说... 查看全部[ 奋斗在"大学村落":京城角落里的女猎头 ]

奋斗在"大学村落":有心的过客

5. 有心的过客 张蕾磊 王婷在小月河住了大半年,她现在很犹豫,自己设定的一年期限快到了,是不是要延长一年,继续在北京边工作边学习? 王婷中专毕业后就开始参加自考,考完大专,紧接着考专升本,在北京某大学上了2年脱产的成人高考班,学的是管理。其间,她看到同学们都报考注册会计师,就跟着一起报了名。注会考... 查看全部[ 奋斗在"大学村落":有心的过客 ]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

1. 安姝静 北京冬天的早晨,冷得透心凉,街上的行人零零落落,公交站牌边只有寥寥数人。我怀揣厚厚的调研问卷,走在马连洼冷清的街道上。四周尽是低矮的建筑和工厂--我感觉这里应该是西北的某个小镇--它们与"北京"这个充满骄傲和繁华的字眼毫不搭界。 路边一排红墙小平房,这些小平房共用一... 查看全部[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 ]

唐家岭的"保护费"

2. 唐家岭的"保护费" 沈 路 清晨的北京安静祥和,路旁的灯光在晨雾中散射,融化了平日的喧嚣。窗外的气温是-13℃,即使躲在车里,也能感受到窗外的凉气。我们三个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沉默着赶往唐家岭。 廉思师兄专心看路,冯丹仔细查看着地图,而我则在摆弄三台照相机,检查着电池和储存... 查看全部[ 唐家岭的"保护费" ]

他们选择如此生活

3. 他们选择如此生活 任 慧 小月河的人,多得出乎我们的预料。我本以为,小月河这样的地方,就算是有些大学毕业生聚居于此,也不会很多。当我看到小月河早晨浩浩荡荡的人群时,我震惊了。 我们沿着河岸走近他们生活的公寓。一路上都是叫卖的早点摊:煎饼、鸡蛋灌饼、豆浆油条……我很喜欢这种市井氛围,可是当我看到... 查看全部[ 他们选择如此生活 ]

幸福是一种态度:有一种幸福

1. 有一种幸福 张 欣 今天天气没那么冷了,我们来到了比唐家岭更偏远的地方--土井村。这里真的就是农村了,土砖瓦房,狗群聚集,尘土飞扬…… 有个叫孙联的男生在接受我们的调查后,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的住所看一看。我随他在小巷里拐了几个弯,上了个楼梯,看到了一个公共阳台。阳台非常宽敞,不但能晾衣服,摆... 查看全部[ 幸福是一种态度:有一种幸福 ]

幸福是一种态度:生存在北京

2. 生存在北京 何希子 初冬的北京清晨,寒风刺骨。我们几经曲折,终于找到马连洼。推开那扇原始的大门,看着里面的小区,我怀疑自己已经离开北京,身处一个边远的贫困村:几排平房横竖交错,中间狭窄的路上污水横流,整个小区只有一个半露天的公共厕所,还是那种古老的蹲坑式。 我们的调研群体,就住在这里。平房被整... 查看全部[ 幸福是一种态度:生存在北京 ]

出村进村:同在北京两重天

我们的传统哲学是要求不计出身, 可是一个人的出身往往是他一生的烙印。 他的起点,他的观念,他的归属感,这些东西都影响着人的道路。 这些离开老家,迁入北京农村的"蚁族"们,应当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我们都在思索。 走出了老家的农村,又走进了北京的农村。他们始终在城市的边缘徘徊。 --... 查看全部[ 出村进村:同在北京两重天 ]

出村进村:"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

2. "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 王 敏 在调研活动的第一天,我们早晨7:30出发,赶往海淀区二里庄的小月河。北京冬天的早晨很冷,阳光稀稀落落地洒在行人身上,我多少有些茫然,不知道将在小月河看到什么。 到达二里庄后,我们在公交车站向别人问路。从指路人的神情和语言中,不难知道这个地方的... 查看全部[ 出村进村:"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