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电影 > 好莱坞启示录 > 试读

好莱坞启示录[试读]

华纳兄弟影业

1905年,华纳四兄弟杰克、哈里、山姆和阿尔伯特共同创办了nickelodeon放映生意,即电影雏形--5分钱看一次的“西洋镜”。后又从事发行生意。1923年正式成立华纳兄弟公司,1925年吞并了两家同行。1927年推出影史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手》,三四十年代以拍摄黑帮片和探险片著称。1967年被七... 查看全部[ 华纳兄弟影业 ]

迪斯尼影业公司

沃尔特和罗伊·迪斯尼两兄弟于1923年创办。米老鼠形象诞生于1928年,1937年推出影史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50年代将产品扩展到电视节目和真人扮演的电影;1955年开办首家主题公园。沃尔特·迪斯尼于1966年去世。70年代开始,电影制片业务惨淡,1983年起出现复兴(开始拍摄非儿童题材的影... 查看全部[ 迪斯尼影业公司 ]

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

1915年由匈牙利移民威廉·福克斯创办,20年代末成为行业巨子;1927年推出Movietone音响系统,很快成为行业标准;1935年跟20世纪公司(1933年由扎努克创办)合并。50年代开创CinemaScope宽银幕标准。扎努克于1955年退休,1962年复出,70年代初跟儿子一起被赶下台。该公... 查看全部[ 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 ]

派拉蒙影业公司

匈牙利出生的阿道夫·祖科(AdolphZukor)原本是皮毛商,1903年转行进入电影放映业,1912年成立了FamousPlayers公司,1916年跟另一家发行公司JesseL.LaskyFeaturePlayCompany合并,后吞并了更多的同类企业,派拉蒙是其中一家的名字,但1912年被定为... 查看全部[ 派拉蒙影业公司 ]

环球影业

许多到过洛杉矶的游客都以为好莱坞等于环球公司,因为大家把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俗称为“好莱坞”,环球电影公司标志 甚至以为里面的摄影棚所拍的戏全是环球的影片。 环球由卡尔·拉姆勒创建于1912年,于1915年在现在的环球城买下230英亩,建立大型拍摄基地。三四十年代推出一批经典恐怖片,但大萧条几乎导致其破... 查看全部[ 环球影业 ]

索尼哥伦比亚

如果要细分,日本索尼公司旗下有一家索尼影业娱乐公司(SonyPicturesEntertainment),属于美国公司,再下面是哥伦比亚三星电影集团公司(ColumbiaTriStarMotionPictureGroup),再下面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PicturesIndustrie... 查看全部[ 索尼哥伦比亚 ]

梦工场

按照传统的说法,好莱坞有八大厂,梦工场不属于此列(注: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八大”中,上述的米高梅和联艺分别属于两家,另外还有出品《公民凯恩》的雷电华,但不包括迪斯尼)。梦工场电影公司标志 1994年成立的梦工场(也译“梦工厂”)是否曾经跻身大厂,主要视考察的年份。在它名利双收的年份,它似乎完全获得了加... 查看全部[ 梦工场 ]

迪斯尼的冬天

“9·11”灾难波及各行各业,但对于迪斯尼的打击犹如雪上加霜,因为在“9·11”之前,它已经是一个患病的巨人。迪斯尼最大的两项业务来自主题公园和电视广告收入,在2001财政年度的前三个季度,65%的营业额及82%的盈利均来自于此。这两个行业都很容易受到经济疲软的影响,试想,一个家庭在饭碗没有保障时,... 查看全部[ 迪斯尼的冬天 ]

艾斯纳的管理风格

自从艾斯纳在1984年成为迪斯尼CEO以来,他像微软的比尔·盖茨、通用电气的杰克·威尔奇那样,已成了所经营企业的化身。企业主管的名声通常只局限于本行业,但艾斯纳的名字绝不亚于旗下的娱乐明星。身高1.9米的他,跟下属走在一起,颇有大将高瞻远瞩、威震四方的架势,再加上他经常在电视上介绍迪斯尼的节目、宣传... 查看全部[ 艾斯纳的管理风格 ]

梦幻能否继续?

迪斯尼的冬天面临着严寒,但客观地说,跟1984年艾斯纳走马上任那阵相比,现在的情形要好得多。艾斯纳对迪斯尼在短期内扭转局面充满了信心,他认为公司的挫折是暂时的,其管理团队精良无比,其产品一如既往属于最高水准,其品牌是同业羡慕的对象。“也许我脑子有点疯,但我实在看不出这是一场危机。我们还好好活着,媒体... 查看全部[ 梦幻能否继续? ]

迪斯尼的启迪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迪斯尼的起起落落有外在的因素,如经济的好坏、竞争对手的强弱等,也有内在的因素,如主管人员的管理作风、产品的开发等。 纵观迪斯尼在21世纪开头几年的挫折,它的失误基本上不是方向性、原则性的(但这也不表示不会是致命的),如几乎每家媒体公司都曾被网络热冲昏头脑,只有AOL从中获得... 查看全部[ 迪斯尼的启迪 ]

从卖盒子到卖内容

说起影视和音乐,这是索尼从卖盒子到卖内容的重要步骤。当初索尼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走了很多弯路,如今,该业务终于走上正轨,生产了一批像《黑超特警组》、《蜘蛛侠》那样叫好叫座的影片。近年来索尼旗下的制片公司还把触角伸到中国市场,投资了《大腕》、《功夫》这样的商业片,为进军大中华市场投石问路。众所周知,... 查看全部[ 从卖盒子到卖内容 ]

开创电玩业务的久多良木

出井伸之早在1999年3月就提出改革计划,但有些未见实施,有些则没有结果。随着索尼股价一蹶不振,外界对他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增加。出井伸之是行销专家,他的策略是否会重行销、轻研发?索尼的工程师似乎持这个观点,他们声称,工程师曾经在索尼享有崇高的地位,但如今权力已经转移到行销部门,而工程部门对于研发经费、... 查看全部[ 开创电玩业务的久多良木 ]

索尼的好莱坞梦

1989年,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的高价,买下了美国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从理论上讲,这是一项充满远见的投资,能有效地分散“硬件”产品的风险,发挥“软硬件”结合的综合效应,但在实际运作中,它却成了索尼几年都挥之不去的噩梦。索尼为此另外多交了30多亿美元的“学费”。 良好的动机,充足的准备 早在70年代,... 查看全部[ 索尼的好莱坞梦 ]

人脉不广,“地形”不清

索尼在筹备好莱坞收购计划时,跟一家家电影公司的高层主管商讨,但它在好莱坞并没有真正的圈内心腹。人家表面上对你客客气气,但每个人心里都盘算着自己的小算盘,看一看能否从中给自己捞到好处。索尼当时最靠得住的人,是CBS唱片公司的老总野特尼可夫,而他推荐的“最佳人选”是他的两个关系户,也就是后来让索尼“大出... 查看全部[ 人脉不广,“地形”不清 ]

用人失误,一错再错

索尼以当时的天价从华纳影片公司那里挖来了彼得斯和古伯这两位制片人,向各人支付275万美元的年薪,并设立了5000万美元的奖励基金,外加公司升值的奖金(即股票期权)。索尼还以两亿美元的价格(比市价高出40%),买下了他们两人处于严重亏损的制片公司。 这还不算,当两位刚一跳槽,老东家华纳一状告到法院。原... 查看全部[ 用人失误,一错再错 ]

文化差异,平衡不易

造成这种现象有其深层的原因。拥有一家好莱坞“名牌”公司是许多外国财团的梦想,这中间有很大因素是虚荣,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公关效应。可口可乐买下哥伦比亚后尝到了苦头,因为它发现这种效应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如一部影片砸锅也许赔的钱并不多,但足以闹得满城风雨。索尼深知自己在好莱坞属于“门外汉”,被当... 查看全部[ 文化差异,平衡不易 ]

索尼的未来

截至2005年,索尼还有一半以上的电器生产在日本国内,其中包括数码相机、摄像机、平板电视、电脑等。但是,这当中有65%的产能转移到其他国家。中国占索尼产能的10%,其中七成销往其他市场。除了日本和中国,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为索尼提供10%的产能。美洲和欧洲也有索尼的工厂,但多数属于自产自销。 2005... 查看全部[ 索尼的未来 ]

明星片酬

明星片酬是一个大家永不厌倦的话题,其热门程度大概仅次于明星绯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数字之巨,对于普通百姓如同天方夜谭;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极高的曝光率,使得大家有一种误解,总觉得跟他们很熟,就像是自己的街坊或同事似的。其实,主流媒体关于明星片酬的报道有相当大以讹传讹的成分,这里面有几层因素:其一... 查看全部[ 明星片酬 ]

明星代言

《变形金刚2》的全球票房超过8亿美元,女主角梅根·福克斯一举大红。2009年10月,她跟阿玛尼公司签订协议,将于次年为阿玛尼的内衣和牛仔裤担任形象代言。至于价码,熟悉内情者透露,一般明星一年的代言酬劳在50万-200万美元之间,梅根偏高,200万或接近这个数字。 对这则消息外行或许会诧异:怎么?这么... 查看全部[ 明星代言 ]

确定身价

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明星代言价格不菲。但究竟该如何定价,这跟片酬一样,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一方面要看明星的星运,另一方面要看明星团队的讨价还价能力。1963年,美国MarketingEvaluations公司发明了一种标准,叫做Q分,用来计算一个明星(或产品、企业)的名气和受欢迎程度。2006年,Om... 查看全部[ 确定身价 ]

最新趋势

消费研究公司NPD集团分析师柯恩说,美国人平均每天接收到3156个形象,我们的无意识只能记录其中大约150个,而仅有30来个能进入我们的意识域。如果这个商品形象跟明星挂钩,那么,它进入消费者意识域的可能性就大多了。明星能推动商品销售,这是肯定的,但具体到哪个明星能多大程度促销哪种产品,这就不确定了。... 查看全部[ 最新趋势 ]

编剧罢工为哪桩

2007年美国编剧的罢工,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因为美国影人所争取的是一种特别的权利,这种权利对于中国影视界的编剧或演员无异于天方夜谭。但,这种权利是否合情合理,我们多数人并不十分清楚。当老板和员工发生经济纠纷时,公众通常会同情员工,因为他们是弱者;而当员工恰好是明星或编剧时,这种倾向便更加明晰... 查看全部[ 编剧罢工为哪桩 ]

从《哈利·波特》看行销中的综合效应

小说《哈利·波特》以其想象与魔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读者,但电影《哈利·波特》的成功绝非空穴来风,那是一架巨大的商业机器精心调制的结果。波特迷可能会说,若没有宣传,该片也会卖座;不错,但它不会创造北美电影市场首映周9000万美元、10天内破2亿美元的纪录,更不会成为无所不在的“文化现象”。如果把这一现象... 查看全部[ 从《哈利·波特》看行销中的综合效应 ]

如何避免杀鸡取蛋

《哈利·波特》小说版至第一部影片开拍时已有47种文字的版本,在200多个国家销售了1.16亿册。首部电影版的制作费是1.2亿美元。假设该片的电影票全部奉送,一张不卖,华纳公司也能收回成本,原因是各类厂商争相购买影片形象的使用权,并借助这股热浪大肆销售《哈利·波特》纪念品。据估计,这项收入应不少于1.... 查看全部[ 如何避免杀鸡取蛋 ]

欲擒故纵,让影迷望穿秋水

如果说华纳在联合推销方面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手法,在商品授权方面采取防止泛滥的措施,那么,它在影片的直接宣传上则采用了欲擒故纵、一收一放的策略。公关部门每隔一段时间放出一点消息,让影迷尝尝甜头,但绝不狂轰滥炸,以免他们心态疲惫。 从一开始3名英国小演员被选中,他们只在一次正式新闻发布会上亮了一下相,然... 查看全部[ 欲擒故纵,让影迷望穿秋水 ]

综效的局限性

2002年年底,世界影坛又出现两大巨片的角逐。不是《魔戒》再战《哈利·波特》,因为这两部作品出自同一家母公司--AOL时代华纳,而是《哈利·波特与密室》和新的007影片《不日而亡》。这是两部毫不相干的影片,目标观众几乎没有重叠之处,前者是小男孩,后者是大男人。但它们至少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广告宣传不... 查看全部[ 综效的局限性 ]

奥斯卡经济

如果你跟某大型活动主办商说,办电影奖可以赚钱,他一定认为你跟美国小说里那个瑞普·凡·温克尔那样,一觉沉睡了20年。如今的中国,只有二级城市仍有承办金鸡百花奖的雅兴,希望借此提升城市知名度;但是,明星们往往不赏脸,即便来了也是一脸不耐烦。 在大洋彼岸,电影奖是名利双收的好差事,尤其是奥斯卡。据统计,奥... 查看全部[ 奥斯卡经济 ]

小金人把守作秀战场

宣传费用 第二大项经济活动是影片的宣传,即报纸杂志的广告收入,或称片商的开销。这里说的不是平时新片上映时的宣传费(大型商业片已达每部3500万美元左右),而是专门为争取奥斯卡所花的钱。据粗略统计,每年大约有8部影片会花费每部300-500万美元的奥斯卡宣传费,另外有一部“重头片”能花上800万美元。... 查看全部[ 小金人把守作秀战场 ]

奥斯卡的后劲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奥斯卡经济活动,受惠最大的是得到提名的文艺片。像2002年的《不伦之恋》、2003年的《时时刻刻》这样的小众电影,一半以上的票房来自奥斯卡提名激起的广泛兴趣,而不像一般商业片那样全靠首映周的收入。美国放映协会负责人估计,这类影片因奥斯卡提名所得到的“剩余”票房为北美1亿美元、海外1... 查看全部[ 奥斯卡的后劲 ]

解密奥斯卡

每年冬春季节,媒体会铺天盖地报道奥斯卡;但年复一年,关于奥斯卡的误解以讹传讹,势头不减。 要知道奥斯卡的地位和影响,必须了解它是谁评选的,怎么选出来的。比如某一年国内报纸出现“章子怡获邀担任奥斯卡评委”的文章,听起来好像跟前几年巩俐参与柏林、威尼斯等欧洲影展评选可以相提并论。这便是混淆行业奖和专家奖... 查看全部[ 解密奥斯卡 ]

奥斯卡是怎么评选的

奥斯卡地位的另一个基石是它的评选方式,相对来说是最公正、科学和透明的,且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改进。影艺学院共有14个分部(branches),另外还有若干委员会。这些分部所负责的初选是奥斯卡最具眼光的一个环节,也是最繁复的。每个成员负责自己分部的奖项,再加上最佳故事片奖。比如,你若是导演,只能提名最佳导... 查看全部[ 奥斯卡是怎么评选的 ]

谁能预测奥斯卡

对照奥斯卡和欧洲影展的历史,你会发现,奥斯卡的命中率并不低。这里的“命中率”指得奖影片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诚然,奥斯卡曾错失《2001太空漫游》那样的经典,也曾选择《环游地球80天》那样只有猎奇没有艺术价值的大片,但一般来说,佳片得奖(至少入围)的可能性还是较高的。但奥斯卡评委们并不是在真空中投票... 查看全部[ 谁能预测奥斯卡 ]

最佳故事片有何规律

就最佳故事片而言,除了影片本身的质量外,题材和风格如同时尚,潮涨潮落,能推动民意。比如说,评委看死喜剧难登大雅之堂(也许刘别谦的高雅喜剧是例外,但那是几十年前的事),歌舞剧曾是宠儿,70年代后失宠,《芝加哥》可以当作例外而不是复兴。纯粹的惊悚片也没门,连希区柯克都被拒之门外呢。这些类型遭奥斯卡歧视,... 查看全部[ 最佳故事片有何规律 ]

《撞车》何以撞掉《断背山》

第78届奥斯卡重现了七年前的奇观,即某部提名最佳影片一路长红,赢得口碑奖项无数,但在最后的时刻缺乏冲刺的后劲,在关键的一刻被第二名超过。那次,落败的是《拯救大兵瑞恩》,登上最佳影片宝座的是国内影迷不太欣赏的《莎翁情史》。 这次,中外媒体和影迷都看好《断背山》,各种迹象也表明该片会赢,但最后,似乎远远... 查看全部[ 《撞车》何以撞掉《断背山》 ]

奥斯卡的诅咒是真的吗

对于演员来说,奥斯卡是事业巅峰的标志。但你若相信迷信(或者统计学),那么,最佳主角(尤其是女主角)的称号可谓一大魔咒。有人说“得奖衰三年”,不少女演员当上影后便事业一落千丈,1972年的莱莎·明奈利(《酒吧》)、1975年的露易斯·弗莱切(《飞越疯人院》)、1985年的杰拉丁·佩奇(《丰饶地之旅》)... 查看全部[ 奥斯卡的诅咒是真的吗 ]

奥斯卡如何作秀

电影奖和颁奖典礼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等同的概念,很多人却喜欢混为一谈。比方说,诺贝尔奖全球瞩目,但很少人对诺贝尔颁奖礼有兴趣,甚至连得奖者作何感言也鲜有媒体报道。有人誓言模仿奥斯卡,如果光是指那个奖也许有可能(等哪天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像钢筋水泥那样全球第一时),但要动摇奥斯卡颁奖礼作为天下第一秀的地位,... 查看全部[ 奥斯卡如何作秀 ]

奥斯卡为何自我解嘲

总导演能掌控的是主持人和颁奖人的选择,以及串联节目的安排。奥斯卡历史上有三位金牌主持,分别是1939-1977年间共主持18次的鲍勃·霍普和强尼·卡森,还有就是90年代以来最受欢迎的比利·克里斯托(1989-2003年间共主持8次)。主持人的功能不是以高八度的嗓门来夸耀美国电影有多么伟大,而是嘲笑好... 查看全部[ 奥斯卡为何自我解嘲 ]

奥斯卡作秀为何也要替身

跟欧洲的那些电影颁奖礼相比,奥斯卡的制作水平远胜一筹。从内容的安排、明星的配置到节奏的掌握,毫无疑问是世界一流。其实奥斯卡典礼的制作经费大约一千万美元,但颁奖人无需报酬(有商家奉送的价值数万元的礼品篮,不过里面多半是不能转让的礼品券,如美容、旅游等)。穿插节目一般很短,但对于期待很高的观众,令人满意... 查看全部[ 奥斯卡作秀为何也要替身 ]

“潜规则”与性交易

娱乐圈“潜规则”的丑闻在刚刚发现“娱乐致死”乐趣的我国大陆地区传得沸沸扬扬,通常涉及有权有势的导演或大明星以及急切成名的年轻女子。“潜规则”是一个圈中人颇为忌讳、圈外人似懂非懂、圈子周边的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竞争年度热门关键词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困难的是实实在在的事例并不多。 人们最喜欢问的问题是:娱乐... 查看全部[ “潜规则”与性交易 ]

好莱坞同性恋

金赛报告显示男性中约有4%为同性恋者,即便用宽泛的定义及激进同性恋组织的计算法,该比例也不会超过10%。但是,专门研究好莱坞的普林德尔教授研究表明,好莱坞演员中同性恋的比例约为25%。好莱坞甚至有“同性恋黑手党”(TheGayMafia)的说法,但属于不可以公开的秘密。曾经叱咤风云的迈克·奥维茨在2... 查看全部[ 好莱坞同性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