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电影 > 电影导演论电影 > 试读

电影导演论电影[试读]

1

一门哲学从来不是一座建成的宅第,而是一个建造中的工地。 ——乔治R26;巴塔耶,《宗教理论》 开卷伊始,我们要介绍最具理论性的部分,就是以阐释为目标并且近似科学的理论,以及一些非常具有理论化倾向的电影导演,他们的理论有别于电影评论和赏析,也不是叙述故事和生平介绍。这种理论化倾向一开始会给人出乎意料的... 查看全部[ 1 ]

创造理念

一个理念就是人们所构思的一个想法、概念,并且是一个可以发展、应用和自我完善的概念。自康德以来,这个术语在哲学中被赋予了动态的内涵,强调概念的发展性。很多电影导演接受了这样的思想。笔者首先只介绍四个在延展性、精确性、概括性或是启示性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个案,以此来说明当电影艺术家掌握理论时理论会有何作为... 查看全部[ 创造理念 ]

影像与现象

我们可以有何“期遇”呢?首先是事件、事物和事实,但是经过重新整合、去粗存精,是更深层次意义上的现实本身。可见,这个意思与安德烈R26;巴赞所谓的“透明”以及罗热R26;穆尼耶(Roger Munier)的“有序世界”(cosmophanie)是相近的。确实,一个世界显示在“期遇”过程中,但是人为安排... 查看全部[ 影像与现象 ]

思考命题

布莱松、维尔托夫、爱森斯坦和帕索里尼四位导演所提出的理念具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就是从对电影的某一思考出发,就一个难题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如何通过摄像和剪辑所得到的影像来表达一些关于现实和外部世界的东西?他们的回答,或者说,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答案都是各不相同的。在某些年代,人们更倾向于一些建设性的和分... 查看全部[ 思考命题 ]

建立体系

在介绍理念的创造和电影的哲学功能时,笔者比较急于陈述观点并且强调的是电影导演思考的深度和独创性。有一点是好几次都应该出现但都没有提及的,那就是他们的局限性——缺乏体系。“间歇”概念把电影流程(取像、长度、画面感)的各个方面融为一体,在此方面是一个很高明的创造,但是它与其他的电影概念缺乏关联,以致变得... 查看全部[ 建立体系 ]

写作与风格

在介绍理念的创造和电影的哲学功能时,笔者比较急于陈述观点并且强调的是电影导演思考的深度和独创性。有一点是好几次都应该出现但都没有提及的,那就是他们的局限性——缺乏体系。“间歇”概念把电影流程(取像、长度、画面感)的各个方面融为一体,在此方面是一个很高明的创造,但是它与其他的电影概念缺乏关联,以致变得... 查看全部[ 写作与风格 ]

视觉与现实

电影是形象的艺术——这是大家都喜欢说的一句话,在众多电影导演的理论中,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之一,正如说电影是语言或电影是影像一样。但是“形象”这个词太笼统,意义过于宽泛,人们很容易夸大它的重要性(或是出于崇拜,或是出于排斥)。电影导演在他们的理论中也很少有选择余地:要么直接讨论电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以及... 查看全部[ 视觉与现实 ]

诗意电影

“以影像写作”:如果从电影诞生之时算起,这个宿梦已经跨越了整个20世纪。每当人们试图以影像来模仿或达到文字所具有的一切语言潜质(理性、逻辑、意念)时,问题就会变得很复杂。而且电影与写作之间的对等关系从来不会那么彻底,这种说法中多多少少包含了一些比喻的成分。这就是为什么语言与动态影像之间的直接可比性主... 查看全部[ 诗意电影 ]

表演与观众:效用性

第一个问题,也是最自然的一个问题就是探讨电影是如何被观众接受的。拍电影,首先要能预期到观众的接受度,而且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对其进行引导调节。如果对电影体制进行理论总结,第一个研究对象就是观众、观众群。 情绪参与:希区柯克与悬念 “坏蛋越是得逞,影片就越是成功”,“不要把悬念与惊奇混为一谈”,“我的... 查看全部[ 表演与观众:效用性 ]

社会责任

几乎所有的电影导演在拍摄影片时都在想,他们的影片将为观众所看到和接受。可是却有少数有理论建树的导演特意思考过它们是被如何看到和接受的。无论是梦想着如何影响观众、吸引甚至是引诱观众,还是比较现实主义地留给观众评论的余地,对受众的思考始终是范围更大的思考,即作品的外围部分——接受美学的第一步。也就是说要... 查看全部[ 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