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回忆录 > 朱东润自传 > 试读

朱东润自传[试读]

第一节

(1896~1907)我是1896年12月6日在江苏省泰兴县出生的,作者误记,实为12月4日。那时清王朝还统治着中国,用的旧历,是光绪二十二年十月三十日。 这一年是1894年甲午战争后的第三年,清王朝的统治久已摇摇欲坠,经过这次战争的失败,亡国的现象更加迫近了。中俄新约、中英续议缅甸条约、中德租借胶... 查看全部[ 第一节 ]

第二节

可是这两位再从兄弟并不是什么经营能手,在倒闭的边缘上挣扎了几个反复以后,终于失败了。在这次失败中,父亲失业了,而且由于小小的县城里容不了几爿茶叶店,自己即使积累了些业务知识,竟然找不到第二个就业的机会。大的孩子总算在一家布庄当上艺徒,但是还有第二个第三个,一家大小五口,吃饭就是一个问题,怎么办呢?父... 查看全部[ 第二节 ]

第三节

事实上父亲正在生存的狭路上,带着我们母子挣扎前进。但是在残酷的旧社会里,他又怎样前进呢?工作吗?没有就业机会。投亲靠友吗?他们也在深渊中挣扎;即使偶然有个别幸运的,也难免不因为剥削成风,带着剥削的利刃迎面而来。剩余的一条路只有靠典卖房产度日。我们的住处已经紧缩到三间四架梁的南屋和两间灶披了,他就把剩... 查看全部[ 第三节 ]

第四节

父亲每天一早就要出去散步,因此这样的事情都是在父亲外出的时候发生的。偶然父亲不出去了,这就是我的幸运。我因逃学而被母亲拖住辫子的时候,父亲会出来喊一声:“不用拖了,孩子不准备考状元呀。”这时母亲才肯放手,我便跑到父亲的那六平方米的小间里,趴在柜子上看《三国演义》的画像。“不准备考状元”对于我实在是一... 查看全部[ 第四节 ]

第五节

那时教课的顺序,是抄教材,教师讲授,讲授完毕,孩子们按次排立,由教师逐一问询,对答不上的就排到后边去。以后就照新排的次序就位。一天的功课完毕,每人的座位也就不免有个升降。那天的结果,我是排在第二名。 当天晚上我到家的时候,把情况都向父亲说了。父亲说:“明天到学堂去,就按照今天的位次坐吧。” 第二天我... 查看全部[ 第五节 ]

第六节

由于大哥业务熟练,不久又找到了职业。他到郭恒兴布店去了,但是家里的情况一时没有好转,衣服被帐逐件走进当铺。我家和附近的元庆典几乎成了老宾东。夏天的蚊虫来了,蚊帐还在当铺里,母亲总是抱着我睡,不时地把蚊虫驱去。有时她偶然入睡,还要惊醒,重新为我驱除蚊子。我呢,似乎从小练就了基本功,对于蚊虫的进攻,似乎... 查看全部[ 第六节 ]

第七节

射诗行 东风醉射窗间绿,紫暖红酣睡未足,金猊细飘龙脑香,梦魂乍醒楚江曲。城南李二踉跄来,春城小巷相追陪,豪情动宵酒能赌,逸兴凌云诗可猜。六字常易一字难,安排妥帖别辛酸,刳肝抉肾不足计,镂金错玉等闲看。一客高吟忽搔首,一客攒眉仍箝口,摩挲弥明侯喜鼎,斟酌龟蒙袭美酒。字险句僻人不知,袒臂赤手捉蛟螭,有时... 查看全部[ 第七节 ]

第八节

当地人把这所学校称为大学堂,倒并不是什么讽刺,地方本来就大嘛。除了我们这些预备生根本不在话下以外,学生年龄也大,有二十乃至三十多岁的,是不是有四十岁的那就不清楚了。他们的思想有些也很落后。记得有一位姓李的,发下的数学卷子答不上来,就在上边写了两句:“欲攀天上千秋桂,须读人间万卷书”,“千秋桂”很清楚... 查看全部[ 第八节 ]

第九节

1905年10月下旬,小小的泰兴县又看到一次大动乱。学校陆续办了一些,但是在群众中没有必要的思想基础。有些农民还很看不惯。捐税多了,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庙宇毁了,动摇了一些人的信仰;尤其是部分土豪劣绅,干脆把庙宇吞没,作为自家的财产,更激起了人民的义愤。襟江小学堂长金先生的私宅,就是这样从南草巷扩大到... 查看全部[ 第九节 ]

第十节

后来,才知道青帮是一种流氓无产者的组织,即使在明清之际,多少有些进步的作用,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之初,已经纯粹成为反动派,或反动派的帮凶。徐宝山、徐宝珍是青帮,黄金荣、蒋介石也是青帮,泰兴的蔡鑫元是青帮,忠义救国军是青帮。在清王朝崩溃前夕,徐宝山这一伙,盘踞在泰兴的口岸和江都的沿江一带,是这里的大害。凡... 查看全部[ 第十节 ]

第十一节

(1907~1913)小猫开始走路的时候,孩子们把它抛到屋上,小猫在瓦面上踉踉跄跄地蹒跚,孩子们拍手欢呼:“小猫练本事。”本事是这样练出来的。当然,它也尽有摔死的可能,但是孩子们是不管的,他们只是拍手欢呼,无论小猫是灵活地觅路下来,或是折胳膊断腿地摔在地上,他们不管。天真的孩子们。 我是秋初从家中出... 查看全部[ 第十一节 ]

第十二节

到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报名的是季鹰哥。入场那一天,学校是按照报名单排座位的,我编在第二排的最后,遗生、元锋、明道都排在第三排的前面。我和遗生声息不能相通,他固然不能要我帮助,我也无法声援。考试结束,第二天公布了录取名单,我被编入二年级,其余的都被刷下了。健九、蕙沅两位考女校的也没有被录取。宇清哥心情安定... 查看全部[ 第十二节 ]

第十三节

在沈、陆两位老师以外,我还记得有汤贻孙、张韵笙、沈云衢三位国文老师,吴采人地理老师,张益三图画老师,吴叔厘数学老师,祝良若英文老师,沈近勇体操老师,此外还有几位老师是后来陆续加入的。总的来说,老师们的工作是严肃认真的。虽然他们只是小学老师,但是各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了不小的积极作用。 我们这一班同... 查看全部[ 第十三节 ]

第十四节

无论我在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接受什么教育,无论我在小学里怎样努力,以致学校给我一些微薄的荣誉,1910年的夏天,我毕业了,我受学校教育的时期也行将中断了。我凭什么能够上学呢?用费的一大部分是由季鹰哥们支出的。他们不时提醒我:这笔钱是要一个一个地偿还的,他们也指出最初只说是上完小学就行,现在不是已经上完小... 查看全部[ 第十四节 ]

第十五节

双木递给我一张名片,中间四个三号字“双木并明”,右边是六个五号字“《中华新报》社长”。 原来那时在上海开报馆,也和泰兴开当铺一样,总要有人作为外管,准备由他出面应付租界当局。好在这位双木先生态度很谦和,要求也不太高,对于报社的一切,他是不过问的。 再过些时,天津的张季鸾来了,这是北方的一位报界老手,... 查看全部[ 第十五节 ]

第十六节

原来这一位也是南洋的同学,比我高几级,那时我们曾在唐老师的班上同时受课,因此并不陌生。他指挥着工友把演生和我安排在校长室对面厅屋里。对房住的是俞少白,北高师毕业,英文教师,也是新来的。 那时学校里的教师班子,经常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校长一换,几乎全部教师都要解聘,留下的寥寥无几。陈柱尊是广西人,南洋公... 查看全部[ 第十六节 ]

第十七节

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六时一贯制的基础是一顿干饭,不是两碗稀饭,但是教务处的先生们,所根据的指示,只是苏联经验,这里没有提到干饭、稀饭的问题,他没有想到也难怪。我心里所想到的是中国的一句老话“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本是什么?是吃的东西。但是我没有和教务处谈,因为教务处处长是轻易接触不到的,至于教务处的职... 查看全部[ 第十七节 ]

第十八节

1954年5月,上海中华书局准备出一套古典文学参考用书,由郭绍虞、刘大杰主持。5月8日在上海吃饭,到场者十多人。那天就席之前,大杰要我担任《史记选》,并且说明作为研究任务。作为任务也好,不作任务也好,我并不想推辞。饭后开单列名,顾颉刚说:“我担任《史记选》。” 颉刚一向是搞历史的,他自告奋勇也好,我... 查看全部[ 第十八节 ]

第十九节

大约是在1955年前后,民主党派有一次交心运动,交心就是把心交给共产党,表示全心全意竭诚合作,民主党派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接受领导,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为目标的。这次交心运动中,从外滩排起,列了长队,一直到延安东路共产党市委会。交心的过程,经常是由两个人领队,抬着一张大纸板,中间写一个十分巨大的心字,... 查看全部[ 第十九节 ]

第二十节

我发现这个方案和学校的方案不同。学校方案指明各教研组所设课程由教研组主任负责安排,郭先生的方案是由系主任负责安排。我和吴文祺一商量,只能把这一点向郭先生提出。 绍虞没想到我们会把这一点向他提出,他很圆通,当即说:“那么完全按照学校的规定改过。” 大杰脱身了,方案改定了,但是整个系的工作依然和前些时一... 查看全部[ 第二十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