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国学 > 这才是中医 > 试读

这才是中医[试读]

张锡纯,中西医结合的奠基人

一段山药,摆放在瓷盘中。 皮已经削去,山药发出玉一般的光晕。 我笑了笑,问朋友:可知山药能做什么? 朋友回答:可以吃。 我摇了摇头:非但可以吃,还可以救命! 朋友抬起头,疑惑地望着我。 一段山药,摆放在瓷盘中。 皮已经削去,山药发出玉一般的光晕。 我笑了笑,问朋友:可知山药能做什么? 朋友... 查看全部[ 张锡纯,中西医结合的奠基人 ]

引子

引子 在最近这些年的电影中,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看完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脑海中都会不断地浮现出这么一幅图像:在密布的阴云下,黄飞鸿倒背双手,昂首挺立潮头,眉头紧锁,他面对的,是重重的危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像呢?因为当时列强环伺,内忧外患,中国人被称为“东亚... 查看全部[ 引子 ]

没赶上好日子

没赶上好日子 张锡纯的老家,在山东。山东历代都出高人,清朝的黄元御大家都熟悉了,也是山东的。后来张家迁移到了河北的盐山,所以后来都叫他盐山张锡纯。 他的祖父张彤元就懂医,估计这对张锡纯后来从医也有一定的影响。 张锡纯的父亲叫张丹亭,会些医术,不过平时更喜欢诗词书画,他的理想是让张锡纯好好学习,将来在... 查看全部[ 没赶上好日子 ]

初生的牛犊

初生的牛犊 当时,张锡纯和别的年轻人一样,都在准备科举。虽然是晚清了,但在当时人的眼中,这就是正途,就好比今天参加高考一样,绝大多数高中生玩命地读书,都是为了那三天的考试。 但是,张锡纯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看父亲和其他的医生诊病。闲暇的时候,父亲经常给张锡纯讲些医理,这让张锡纯很感兴趣。 话说这一天,... 查看全部[ 初生的牛犊 ]

那年头还要参加科举

那年头还要参加科举 公元1881年,张锡纯已经成长为一个二十一岁的大小伙子了。 就在这一年,清政府和俄国签订了著名的《伊犁条约》,赔偿俄国九百万卢布,后来又陆续割让了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些令人心寒的事情我们就不提了,让我们来看看张锡纯的生活吧。 就在这一年,张锡纯参加了科举考试。没想到却落第了,这... 查看全部[ 那年头还要参加科举 ]

苦学《伤寒论》

苦学《伤寒论》 了解张锡纯的人都知道,他的学问的根底,是《伤寒论》。要说到张锡纯学习《伤寒论》,还要从一件事情说起,这件事给张锡纯的刺激也很大。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在1885年,也就是张锡纯二十五岁的时候,邻村有个武生,这不是唱戏的那个武生啊,是考武科举的考生,叫李杏春(怎么看都不像武生的名字... 查看全部[ 苦学《伤寒论》 ]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中医的药物,就像是我们在打仗过程中的士兵一样,谁对士兵了解,谁对士兵使用得好,谁就能够打胜仗。但是,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中医对中药都不是很熟悉了。 可是,张锡纯不同,他为什么能够有那么大的成就呢?因为他对中药非常熟悉。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介绍一些草本学的知识。 大约在汉代的时候,出现了一本... 查看全部[ 神农尝百草 ]

网友互动

网友互动 桂枝飘香问: 看到在张锡纯的故事中,提到了苓桂术甘汤的神奇作用,我对茯苓这味药很感兴趣。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说茯苓泡水喝对身体好,所以我今年春天用茯苓泡水喝,喝了几次,就觉得走路发飘,头晕,持续了几个月,提前体会了老年人的痛苦。后来用菊花、天麻、绿茶泡服,才渐渐调养过来。我觉得中医中药的知识... 查看全部[ 网友互动 ]

去天津赶考

去天津赶考 就这样,前来找张锡纯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开始的时候,张锡纯很有顾虑,觉得家长一定会反对他的,所以总是犹豫再三,或者是偷偷地去给别人看病。 后来,母亲知道了这件事,就对他说:“儿子,如果你真的有本事治好人家的病,那你就去给人家看吧,我们不阻拦你。但是,有一件事你一定要切记。” 张锡纯感激地望... 查看全部[ 去天津赶考 ]

开始接触西医

开始接触西医 在张锡纯回到家乡教书行医的这段时间里,正是中国近代史中最动荡的时期,还有几年的时间,清王朝就垮台了,同时到来的还有巨大的危机,就是列强环伺。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文明对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封建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此时很多有识之士都在思考,这些西方的“舶来品”,是好还是坏? 固守我... 查看全部[ 开始接触西医 ]

艺高人胆大

艺高人胆大 张锡纯来到表弟的家以后,看到孩子“喘息迫促,且精神恍惚,肢体骚扰不安”,心里也是大吃一惊,于是赶快给孩子诊脉,诊得的脉象是“摇摇而动,按之无根”。然后询问了一下,原来,在孩子出疹的第三天,脸上就已经开始出现疹子了。再仔细看这些疹子,微微发紫,张锡纯立刻做出判断,此时这个孩子是毒火攻心,肝... 查看全部[ 艺高人胆大 ]

精彩的药方

精彩的药方 有一天,一个农民的家属,跑到学校来找张锡纯,说麻烦张老师跟我们去看看吧,我们家那位病得严重了。 于是,张锡纯随着来人到了这个农户的家里,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在床上坐着,后背靠着墙,大张着嘴,努力地呼吸着。 不用问,这又是一个重症患者。张锡纯在诊断过后,突然说了句:“此乃大气下陷之... 查看全部[ 精彩的药方 ]

大革命的时代

大革命的时代 张锡纯一边教课,一边给人治病,此时的他,已经在医学领域成绩斐然了。于是,他开始整理自己的临证心得,编成了《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前三期。他的这本书后来是按照序列书的方式出版的,所以才有第几期之称呼。 那么,他为什么要写书呢? 其实,张锡纯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查看全部[ 大革命的时代 ]

力挽狂澜

力挽狂澜 现在,我们很多人怀疑中医的疗效。这不怪患者,是我们中医大夫自己不努力学习,所以很多病看不好了,还有人评价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调养可以,但是急症要西医治疗。 如果张锡纯看到中医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他会心酸的。 那么,张锡纯那个时候是什么样的呢? 张锡纯在沈阳立达医院的表现,我们只能用“大展宏图... 查看全部[ 力挽狂澜 ]

众望所归的医学大家

众望所归的医学大家 应该说,立达医院一开业,张锡纯就屡治重症,手到病除,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这立刻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就在立达医院刚刚开业没多久,有一家人,捧着一副写好的对联,送到了医院里。大家看到这副对联,都交口称赞,说这个字写得真好。送对联的这家人却说,这一定要感谢院长张锡纯,否则就没有这个... 查看全部[ 众望所归的医学大家 ]

中西医汇通之路

中西医汇通之路 当然,张锡纯也不是每天只是看病啥也不干了,他也像中国传统的文人一样,喜欢新事物,喜欢呼朋唤友、游山玩水。 没事儿的时候,张锡纯也和朋友们出去逛逛。当时沈阳很热闹,沈阳有个北市场,类似于北京过去的天桥,练跤的、唱戏的、说书的,都在那里,现在著名的说书大师单田芳的母亲,当年就在沈阳名噪一... 查看全部[ 中西医汇通之路 ]

点燃中医之火

点燃中医之火 张锡纯在沈阳一共住了八年,当时全国动荡,但是东北在张作霖的统治下,相对稳定。这八年的稳定生活,是张锡纯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他总结了自己以往的经验,同时结合在沈阳治疗的大量病例,出版了《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大部分内容。后来,虽然有部分内容是在天津出版的,但是那也是在沈阳完成写作的。 张锡纯... 查看全部[ 点燃中医之火 ]

李中梓,手到病除的诊脉高手

一个脉枕,摆放在桌子上。 脉枕,是中医诊脉的时候,垫在患者手腕下的。 白色的粗布,在红木桌面上,显得分外洁净。 李中梓,手到病除的诊脉高手 一个脉枕,摆放在桌子上。 脉枕,是中医诊脉的时候,垫在患者手腕下的。 白色的粗布,在红木桌面上,显得分外洁净。 我笑着问朋友:不想试试? 朋友摇摇头:就凭三... 查看全部[ 李中梓,手到病除的诊脉高手 ]

小秀才的生活

小秀才的生活 李中梓的父亲李尚衮是个很博学的同志,在明万历十七年的时候中了进士。这位也是个什么书都看的主儿,和后来的徐灵胎同志很有共同语言,两人都喜欢研究个水利工程什么的。当时政府有个什么水利工程,李尚衮同志也都愿意提点建议,画个规划图什么的。他和那位写《了凡四训》的袁了凡同志是好朋友(注:《了凡四... 查看全部[ 小秀才的生活 ]

磨炼之路

磨炼之路 此时的李中梓,虽然下了学医的决心,但是,他还没有投入全部的精力,因为还有科举要考。那个年头,考科举就跟现在的高考似的,也是读书人的第一选择。李中梓采取的方式是一边看医书,一边看科举书,结果却很不乐观,两者的进步都不大。他考科举考了九次,都没有中举,仅仅获得了副榜贡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李... 查看全部[ 磨炼之路 ]

十年以后

徽州太学方鲁儒的家里。 青瓦白墙,庭院深深。 在内室里,很多人都屏息站立,围在床前。 方鲁儒躺在床上,脸上表情痛苦。 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人在给他诊脉,表情严肃而又从容。 这个年轻的医生,就是一代名医李中梓,此时,他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 这位方鲁儒同志患的病是腰膝疼痛,精神疲倦。其实他患这个病也不是一... 查看全部[ 十年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