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写袁世凯,一直是犹豫不定的。这样的犹豫,曾让我持续两年之久。我的顾虑在于,如果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现今尚有充分结论的话,那么,袁世凯这个人,从现在到今后的很长时间里,都是很难评说的。对于袁世凯的认识,是最能挑战既成历史观和道德伦理,甚至是最能挑战历史学本身的;它甚至涉及到人性幽暗的另一面,以及不可... 查看全部[ 序言 ]
那是一个腐朽的年代,也是一个破落的年代,更是一个捉摸不定的年代。庞大的中华帝国就像一座古老的城堡,在经历了数千年的风吹雨淋之后,以不可逆转的势头坍塌了;然后,泥沙俱下,万物萌发。如所有的改朝换代一样,这样的过程既有史诗般的雄壮,也极易被阴谋和残酷所玷污。在这样的转化中,人们兴奋、惶恐、哀怨、无奈、迁... 查看全部[ 顽童?还是天才? ]
从1879年秋天到1881年,袁世凯的很多精力用在了刻苦研究兵书上。袁世凯从书肆购买了大量兵书,整天啃着《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兵经》、《阴符》什么的,有时候也从一些报纸杂志上支离破碎地读一点西洋军事文章。原先的毛头小伙袁世凯,在饱读兵书之后,慢慢有了机心和城府。当然,地处中华文明核心区... 查看全部[ 无私?还是抓权? ]
虽然朝鲜的两次叛乱被平定,但这个半岛国家的境况,并没有得到缓和,而是变得更加复杂了--1885年3月,继日本外相井上馨恫吓朝鲜得手之后,日本政府又派宫内大臣伊藤博文来中国,对清政府在朝鲜的做法提出抗议。伊藤博文到达天津之后,清政府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之谈判。伊藤博文觉得李鸿章很难对付,径直跑到北京总... 查看全部[ 英勇?还是退缩? ]
甲午战争的溃不成军,对年轻气盛的袁世凯来说,打击是巨大的。清朝的军队由早期的八旗和绿营,到晚清时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建制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装备和作战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在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中,摧城拔寨,攻无不克,没想到遇到小小的日本,在外战中竟如此不堪一击。这一点,让清军上下感到震惊。熟读兵书的袁... 查看全部[ 练兵?还是抓权? ]
在天津小站期间,除了专心练兵之外,精力充沛的袁世凯还对国家大事进行了冷静思考。袁世凯本来就不是一介武夫,相反,无论是在见识上,还是办事能力上,在那个时代中,他一直是出类拔萃的。跟当时的很多中国人一样,对于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日本的崛起,袁世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当多数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框架,一心只想... 查看全部[ 告密?还是无辜? ]
百日维新的经历,对于袁世凯来说,就如同一场惊险无比的走钢丝一样,尽管袁世凯走得心惊胆战,但他还是凭借着过人的冷静和狡猾平安着落。这样的艰险,直到很多年后,袁世凯想起来还心有余悸。也算是上天对于他的垂怜吧--或许,还想留给袁世凯一点时间,让他继续完成一些事业,毕竟,对于雄心勃勃的袁世凯来说,一切都是开... 查看全部[ 元凶?还是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