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人物传记 > 康震评说苏东坡 > 试读

康震评说苏东坡[试读]

少年成名

    (引语)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有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对于苏轼,他的成功之路同样包括这些方面。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渊博,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精神财富和一段段传奇佳话。 当我们登高望... 查看全部[ 少年成名 ]

眉山奇秀 人杰地灵

    人物的出生总是伴随着一连串的传奇故事,苏轼也不例外。 传说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的一天,四川眉山县原本郁郁葱葱、百草丰茂的彭老山,不知为什么忽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更奇怪的是,六十多年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的某一天,荒芜多年的彭老山忽然又重放光彩,恢复了蓬勃的生机。这到底是怎... 查看全部[ 眉山奇秀 人杰地灵 ]

严父慈母 言传身教

    为什么苏轼兄弟会在文化与政治领域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呢?关键在于家庭教育。 怎样的家庭教育才造就了这样两个优秀的儿子?这首先要归功于他们的父亲苏洵。苏洵虽然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大官,但他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学者。苏洵对他这两个儿子的要求非常严格,苏轼曾经在一首诗中记叙了小时候父亲监督自己读书的情... 查看全部[ 严父慈母 言传身教 ]

勤于学习 巧于读书

    除了父亲在学业方面的严格督促,母亲在道德方面的悉心引导,苏轼自己也以坚强的 毅力与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 第一是下笨功夫,打好扎实的基础。苏轼曾经将一百卷的《汉书》手抄了三遍!《汉书》的字数有多少?将近七十五万字。抄写三遍,这得有多大的毅力,这是多么深厚的基础!苏轼抄写《汉书》也很有讲究:最初... 查看全部[ 勤于学习 巧于读书 ]

一举成名 天下皆知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苏轼兄弟十年寒窗苦读,最终就是为了要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宋代科举考试图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三月,二十一岁的苏轼与十八岁的弟弟苏辙,在父亲的带领下前往北宋都城开封参加科举考试。这对于父子三人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父亲苦心孤诣的教育会是什么效果?两个儿子的十载寒... 查看全部[ 一举成名 天下皆知 ]

步入仕途

    (引语)他离开京城虽然是为了避开是非,但他决不是个书呆子,事实证明,苏轼是一个有能力的好官,更是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大文学家。 苏轼进京赶考金榜题名,二十多岁的他即将走进官场、步入仕途。作为一个年轻的文章家,苏轼在应试时能够一举成名,那么,他在仕途上会不会一帆风顺呢?他能否成为一个官场上游刃... 查看全部[ 步入仕途 ]

初涉官场 饱受磨练

    苏轼担任的第一个官职叫做“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判官”。宋代的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前两种代表名誉、品级,差遣才是实际的职务。“大理评事”是司法机关的属官,但这只是代表苏轼名誉品级的“官”,他的实际职务是“签书凤翔府判官”,是凤翔知府的助理官员。 按照北宋官府惯例,只有相... 查看全部[ 初涉官场 饱受磨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