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戏剧 > 姹紫嫣红《牡丹亭》 > 试读

姹紫嫣红《牡丹亭》[试读]

中国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一五五~一六一六)在现代人的心目中,是明代的大剧作家,是《牡丹亭》的作者,是写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样美丽凄迷情境的文豪。这种简略的认识,虽说粗浅,基本上倒是正确的。尤其是放进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民族传统都对本土文化资源进行“... 查看全部[ 中国的莎士比亚 ]

汤显祖的时代与文化变迁

强调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同时”,除了让我们肯定《牡丹亭》在世界文学史上的艺术价值,产生民族自豪感,对我们理解汤显祖及其创作,还有什么意义呢?有的,还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而且应当从历史的横宽与纵深两方面来看。 先说“横”的,也就是十六、十七世纪的历史断面。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同时”的历史横切面,在晚... 查看全部[ 汤显祖的时代与文化变迁 ]

汤显祖人生的启示

汤显祖青年时期就声名鹊起,十四岁(虚岁)入县学,二十一岁中举,是令人瞩目的青年才俊。他的人生规划与成长过程,和传统世家或富家的子弟差不多,读圣贤书,科举入仕,光宗耀祖。同时他从十三岁开始,就随阳明学的泰州学派大师罗汝芳学习心性之学,探索人生意义与道德真正理,奠定了自我本身的道德规矩,影响了他后来的出... 查看全部[ 汤显祖人生的启示 ]

《牡丹亭》的文化启示

借着《牡丹亭》第一句〈标目〉,汤显祖提要钩玄,说明他的创作动机及旨意,更铺叙了他创作时的心境,是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对人生道路坎坷感到无奈。他坐在玉茗堂,朝朝暮暮,做什么呢?就是创作《牡丹亭》,希望通过艺术想像的投射,展现另一种的美好世界: 忙处抛人间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 查看全部[ 《牡丹亭》的文化启示 ]

“梦中之爱”亦奇亦真

杜丽娘与柳梦梅相识相爱是在梦中。这是汤显祖的艺术独创。元明爱情剧中男女主人公大都先期在某一场合一见倾心,莺莺与张生佛殿“惊艳”,王瑞兰与蒋世隆“踏伞”相爱,李千金先于“墙头马上”相识裴可俊,霍小玉因紫钗而与李益结亲,或者是现实中的有情人其实前世姻缘早定。唯独杜丽娘、柳梦梅在生前从未谋面,甚至根本未知... 查看全部[ “梦中之爱”亦奇亦真 ]

情与理的悲剧性冲突

“惊梦”、“梦中之爱”的构思,也恰是杜丽娘的悲剧所在,更是“情”的活力呈现。杜丽娘之“情”与“理”相对。理学在明代经封建统治阶级的提倡,对整个社会与人都起着全面的压抑与钳制作用。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个性束缚与情爱的压抑尤其严酷,“存天理灭人欲”成为卫道人士们的说教。明代“表彰节烈”的行动甚于宋元。杜宝... 查看全部[ 情与理的悲剧性冲突 ]

追寻真爱的戏剧张力

〈闺塾〉到〈惊梦〉是杜丽娘爱的幻想与内心动作的开端。“游园”时,她一连唱了[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等好几支愉悦的曲子,细细欣赏姹紫嫣红、美景良辰,她的心情因为被春心也是情心唤起而轻灵柔美,但总是拂不去一层淡淡幽怨、莫名惆怅。 此时杜丽娘的内心感受是“闷”与“乱”,是“理还乱,闷无端”,是“... 查看全部[ 追寻真爱的戏剧张力 ]

“牡丹亭意象”乃杰出创造

汤显祖以横溢才华、生花妙笔创造了一组有着丰富内涵与番美意蕴的“牡丹亭意象”。这组戏曲意象以杜丽娘梦中之“牡丹亭”为主体,包括杜丽娘梦中之湖山石边、牡丹亭畔、芍药栏前,柳枝、梅枝、梅树,以及杜丽娘写真、柳梦梅拾画玩真之妙笔丹青。“牡丹亭意象”是杜丽娘惊梦、与柳梦梅幽会激发爱情的环境,环境的姹紫嫣红、诗... 查看全部[ “牡丹亭意象”乃杰出创造 ]

从五十五折到二十七折

这次我也参加了删编剧本的工作,编剧小组的成员,多为汤显祖与《牡丹亭》专家:华玮(“中研院”文哲所副所长)、张淑香(台大中文研究所教授)、辛意云(台北艺术大学教授)。我们认认真真琢磨了五个月,把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七折,分上中下三本,三天连台演完,从第一出〈标目〉演到最后一出〈圆驾〉,基... 查看全部[ 从五十五折到二十七折 ]

古老剧种的青春传承

这次《牡丹亭》的演出,我们以“青春版”为号召,其中有几层涵意。首先《牡丹亭》本为一曲歌颂青春、歌颂爱情、歌颂生命的赞美诗,男女主角正值花样年华,因此,我们举用青年演员饰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符合剧中人物年龄形象。昆曲是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但昆曲的演出不应老化;昆曲的前途,在于培养年轻的演员,吸引年... 查看全部[ 古老剧种的青春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