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没有任何一个学科比哲学更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思想的传承性:若不是出于追随思想史的发展的需要,数学家现在不必去读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物理学家现在不必去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生物学家和医学家不必去读希波克拉底学派的生物学和医学著作,甚至文学和历史不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且也打上了时代背景... 查看全部[ 1 ]
这段时期,维特根斯坦没有在哲学方面做新的工作,不过他仍同哲学家们保持着联系,同他们讨论《逻辑哲学论》的观点。剑桥大学的弗兰克•拉姆塞仔细研读了这部著作,并多次前往奥地利,与维特根斯坦一起讨论它。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维也纳学派的主要成员莫里茨•石里克,也研读了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并对之深表钦佩。1927... 查看全部[ 2 ]
参考文献及进一步阅读材料 《维特根斯坦》Bartley, W. W., Wittgenstein, London: Quartet, 1977. 《维特根斯坦来函,附回忆录》Engelmann, P., Letters from Ludwig Wittgenstein with a Memoir, ... 查看全部[ 3 ]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关注的两个主要论题是:语言哲学和哲学心理学。一眼就能看出,维特根斯坦处理这些论题的方式,完全不同于其他任何哲学家。首先,这本书形式上非常独特。没有通常用于指明论题的章节标题,只分为这样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693条独立标号的评论构成,篇幅由一行到数段参差不齐;第二部分共十四小节... 查看全部[ 导言 ]
如前所述,维特根斯坦本人完全意识到了我们理解他的作品时面临的困难,甚至也意识到了我们会对他的思考方式表示抵触。他认为这种困难“不是具体科学的困难,而是实现态度转变的困难”(“哲学”,载于《哲学大事记:1912—1951》,第161页)。他要我们从事一种新的研究,这种研究不是要建构令人称奇的新理论或新... 查看全部[ 关于一种语法研究的观念 ]
维特根斯坦本人,显然将这种同我们关于科学的方法和目标的观念相关联的讲理论的态度视作为这样一种主要的障碍:当我们问诸如“什么是意义?”“什么是思想?”“我们对我们语言的理解在于什么?”之类的问题时,它会妨碍我们获得所寻求的那种理解。他写道: 哲学家们总是觉得科学的方法就在眼前,禁不住要以科学的方式提出... 查看全部[ 拒斥哲学理论 ]
维特根斯坦喜欢把上述过程描述为“疗法”(《哲学研究》133)或者“对一种病症的治疗”(《哲学研究》254)。这种描述从以下几方面来看都是贴切的。首先,它传达了这样的观念:我们对构建阐明或模型的关注,本身就成了我们前进的障碍,成了束缚我们手脚的东西。其次,它抓住了这一事实:维特根斯坦的方法并不是想提出... 查看全部[ 作为疗法的哲学 ]
维特根斯坦显然并不认为,为使用中的语言提供清楚明白的表象的任务可以系统地进行,成为一种自在的理智目标。他也显然并不认为,这样一种清楚明白的表象,乃是某种可用系统描述的形式表达出的东西。不过,令人疑惑的是,维特根斯坦为什么要如此反对这种关于系统描述我们语言的语法的观念。假如语法研究是沿着同理论构建相反... 查看全部[ “……哲学问题应当完全消失” ]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方法与看见模样”Aidun, D., ‘Wittgenstein’s Philosophical Method and AspectSeeing’,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vol. 5, 1982. “论维特根斯坦的著述形式”Anscombe,... 查看全部[ 参考文献及进一步阅读材料 ]
维特根斯坦引用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一段话作为全书的开篇之言,这一选择既表现了《哲学研究》的应答性又表现了其目标的普遍性: 当他们(我的长辈们)说出某个对象的名称,并相应地走近某物时,我把这看在眼里,并寻思,这样东西就是他们想要指明它时所发出的声音所称谓的。他们的意向由他们的身体移动表现出来,所有人... 查看全部[ “五个红苹果” ]
维特根斯坦使用《哲学研究》1中提出的例子,是要我们注意到,即便在一种简单语言中也存在着多种语言技法。在《哲学研究》2中,他则引入了一条不同的批判路径。他这里不是要我们注意那些否证奥古斯丁的简单化描述的语言要素,而是要我们“想象一种奥古斯丁的描述所适用的语言”(《哲学研究》2)。于是,我们被要求去想象... 查看全部[ “砖!”“柱!”“板!”“梁!” ]
维特根斯坦接下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哲学研究》2语言中的“板!”的意义,是不是和我们的“板”这个词或者“板!”这个省略句的意义一样?他指出,它不可能与我们的“板”一词的意义相同,因为《哲学研究》2语言中的“板!”是一个完整的呼叫。但是,如果“板!”必须被看作一个完整句,它肯定不可能等价于我们的省略句... 查看全部[ 意义与用法 ]
维特根斯坦再次捡起早先那个奥古斯丁式主题:学习语言,本质上就是学习把名称赋予对象。我们前面所进行的这种研究已渐渐促使我们不再把命名看作发生在说话者心灵中的精神行为,而是从语言游戏中所用到的一种语言技法的角度看待命名活动:“再说一遍——命名就仿佛是给一样东西贴上标签。可以说,这是为使用一个词做准备。可... 查看全部[ 实指定义 ]
至此,维特根斯坦探讨了各种各样的事例,借以批判奥古斯丁的语言图像。显然,这种批判不只是停留在对奥古斯丁的特定主张的简单质疑上,而是要深入得多。确切地说,它触及奥古斯丁采纳的那种思考语言的整体风格。所争论的根本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处理关于理解语言的结构及功能的问题。奥古斯丁把语言看作一个记号系统,其表象... 查看全部[ 一切都已明摆在眼前 ]
我们先来看一看,克里普克在维特根斯坦那里发现的怀疑主义论证。我们很自然会假定,在学习加法运算时,我是以如下方式掌握加法规则的:我接下去遵守这条规则的意向,会在无穷多的新情形中,为随后的加法题确定一个独一无二的答案。尤其是,我们自然会假定,当我对“68+57=?”这道题给出“125”这个答案时,我是在... 查看全部[ 克里普克论维特根斯坦及遵守规则 ]
按克里普克的解释,维特根斯坦对遵守规则的研究,始于一个同我们的日常语言经验相对立的哲学论证。在他看来,维特根斯坦在面对着由他自己设计的怀疑主义论证时,通过表明尽管怀疑论者的发现为真我们的实践仍可以存在来寻求保护我们的日常实践不受这一论证的影响。他认为,维特根斯坦实现这一目标是通过采纳一种带着证实主义... 查看全部[ 意义与用法的关联 ]
关于在一名说话者听到并理解一个词时出现在他心灵中的东西与他随后对它的使用之间的关联的错误图像,是同如下观念联系在一起的:一名说话者对他的语言的理解,乃是某种形式的心灵状态,这种状态,是他接下去正确使用他语言中的语词的能力的源泉。关于在一名说话者听到并理解一个词时出现在他心灵中的东西,必定以某种方式将... 查看全部[ 意义与理解 ]
获取关于“现在我理解了”这些词的用法的更清晰观点,会有助于我们去抵制这样的看法:这些词描述了一种内在心灵状态。然而,仅仅澄清我们语法的这么一小点,尚不足以将我们完全从内在状态神话中解放出来,因为我们语言的其他一些方面,似乎也会把这幅图像强加给我们。我们在别的一些点上也会被引诱去说,理解必定是一名说话... 查看全部[ 规则与其应用的关联 ]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218—221中对他关于“逻辑强制性”观念的探讨做了总结。他一开始这样问道:“这样的观念是从何而来的:一个数列的开头乃是通向无限的、看不见的轨道的可见部分?”(《哲学研究》218)这种关于轨道的意象,显然是表达我们的如下感觉的一种方式:在我们的身体达到某一点之前,所有的步骤都... 查看全部[ 逻辑上的“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