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管理 > 时间,快与慢 > 试读

时间,快与慢[试读]

一、关于时间的哲学认识

近日,云水君送来他的译著,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埃里克森的经典之作。译稿只有15 万字,按理几天就可读完,但因案牍劳形,很难腾出清净的时间。赶上周末赋闲,仔细品味作者对时间的看法,甚是感同身受。我对人类学理论的研究,只能算是半道出家,但耐不过年轻人执著的学术追求,只好结合多年来个人对客家社会... 查看全部[ 一、关于时间的哲学认识 ]

二、中西时间观的文化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是一种可以人为地进行切分或组合的具有实体性的东西。在英语中,time 可与这么一些动词搭配:buy(买)、sell(卖),save(省)、spend(花)、waste(浪费)、lose(失去)、make up(补偿)、measure(计量)等(郑立信等,1993:101)。英美人习... 查看全部[ 二、中西时间观的文化差异 ]

三、信息社会的时间观

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的信息革命,迅速地把世界推到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是高速化,与从前相比,一切都处在快速运转中。交通便利快捷,信息传递神速,计算快速简单,生活节奏加快。这一切都诱发时间的变化,并导致新时间观念的萌生。 如果我们把时间由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提升为世界... 查看全部[ 三、信息社会的时间观 ]

3.1 写在白纸上的文明拐点

如果把大自然的进化史压缩到24 个小时,包括从第一个单细胞生物到当今结构学上的人类的进化过程,那么人类只是在午夜12 点的前5秒钟才出场。农业革命似乎在午夜前1.5秒才登场。那么互联网呢?只能忽略不计了。 如果这个视角让人眼花缭乱,或许我们可以忘记三叶虫和雷龙,只把人类的历史范围看做一天一夜。用2... 查看全部[ 3.1 写在白纸上的文明拐点 ]

4.3 要速度,越简单越好

速度导致事情的简化。这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在19 世纪40 年代以前,人们需要请画师为自己画一幅像,以便留给自己的子孙后裔。王公贵族与平民百姓一样,都要在画师面前静静地坐上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笨重的照相技术——银版照相,由于曝光时间需要近一个小时,因此不太适合描绘小孩、动物和其他移动的物体。然后出... 查看全部[ 4.3 要速度,越简单越好 ]

4.4 要速度,流水作业是必须

速度产生了流水作业线的效果。1851 年,在伦敦水晶宫举行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工业产品琳琅满目,花样繁多,坚持传统手工艺的人士认为工业品质量很差。他们强调产品质量需要时间和高度发展的个人技术,因此,工业化大生产的形式意味着产品质量的大众化。 这种态度并不罕见;在很多地方都能遇到持这种态度的人,而且... 查看全部[ 4.4 要速度,流水作业是必须 ]

4.5 要速度,只能糙

速度会使精确度遭受损失。在古代,当人们与外部世界交往时,总是习惯采用书信的形式,这往往需要数天或几周的时间。书信往来的节奏非常缓慢,但却体贴人心。一些名人总会在出版的著作中收录那些很好的信件——其中最经典的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书信来往。王尔德最得意的著作《狱中书》(De Profundis)实际上也是... 查看全部[ 4.5 要速度,只能糙 ]

4.6 要速度,信息全打包

速度需要空间,这是速度最普遍的原则之一。汽车跑得越快,同样数量的汽车所需要的跑道就越多。如果交通工具数量增加,而空间无法拓展,那么速度就一定会下降。信息对空间的要求和汽车不太一样,它对时间的要求却与其类似。对于信息供应商——从广告商到作者——来说,最稀缺的资源是他人的关注。如果供我们使用的时间数量保... 查看全部[ 4.6 要速度,信息全打包 ]

4.7 速度是种传染病

速度具有传染性。媒体在这一点尤为明显。最快速的媒体,比如数字电视节目与互联网报纸,正在被印刷类媒体仿效。文章日益变短,其承载的信息更清楚,但分析却越来越少。电台里专门的新闻频道吹嘘每小时都会更新新闻,无线上网手机可以代表当代大众媒体的快速特征。这类设备的屏幕比普通手机大两倍,可以直接与互联网连接。比... 查看全部[ 4.7 速度是种传染病 ]

6.2 徒劳的信息过滤器

反对存储碎片的过滤器无法删除碎片。在网上冲浪所需的最重要的工具,既不是拥有大量随机存储空间的超快速计算机,也不是宽带连接器或最新的网络浏览器,而是好的过滤器——尽管前面这些设备都有助于网上冲浪。正如之前多次提及的那样,在信息社会并不存在信息的稀缺。目前的信息已经过多。如果没有机会将信息过滤,人们得不... 查看全部[ 6.2 徒劳的信息过滤器 ]

6.4 信息片段取代了整体

片段代替了整体。我们需要缓慢过渡到本章的主要观点上来,但作为序曲,我还要插入对互联网另一面的描述。20 世纪60 年代,自由理论家麦克卢汉作为媒体理论家名声大振,他曾经描述过视觉文化与触觉文化的差异,并比较了在不同的信息科技领域内,不同感觉在使用方面存在的差异。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现代化之前的人具有... 查看全部[ 6.4 信息片段取代了整体 ]

7.1 “弹性”工作的假象

加速变化的职业生活体现了灵活性和不安全性。《职场启示录》(TheCorrosion of Character)是一本重要且具影响力的小册子,谈论了新经济以及它对人们生活方式与个人身份的影响。作者斯内特(Richard Sennett)描述了20 世纪90 年代新兴经济中的成功人士——灵活、懂得随机应... 查看全部[ 7.1 “弹性”工作的假象 ]

7.3 专横的时间中的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天生是慢速的,很难适合当前的时代。专横的时间已经进入亲密的空间,不管人们在道德上如何评定这件事,生活伴侣的频繁更改可以清楚地表明这一点。传统的基督徒坚守“到死也不分离”的信念,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阀:只有丧偶才能摆脱束缚并自由地再婚。以前,对大部分人来讲,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婚姻具有持... 查看全部[ 7.3 专横的时间中的家庭生活 ]

8.3 保护你的慢速时间

需要保护慢速的时间。一位寻求政治庇护的人士提出的血泪申请,往往会遭到掌权者的拒绝。这需要公众的支持、社会福利和它所能得到的配额。速度如果控制得好,没有什么可以超过它。人们可以依赖个人和职业的位置,在个人层面上用不同的方式保护慢速。但是为了不被速度生吞活剥,有必要自觉地加以选择。例如,可以做出这样的决... 查看全部[ 8.3 保护你的慢速时间 ]

译后记

初次接触挪威社会人类学家托马斯•H•埃里克森的著作,是在刚到中山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的那年。当时,在图书馆浩如烟海的书库中查阅族群研究方面的资料,碰巧找到一本书籍,名为《族群性与民族主义:人类学透视》(王亚文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2),随便翻读了几页,感觉作者独到的理论分析手法很有创意。于是,... 查看全部[ 译后记 ]

出版后记

若要描述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也许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叙述最恰当不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人类社会的第三次革命——信息革命,带我们进入了光怪陆离的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科技,不仅建构了这个时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更建构起了这个时代的核心... 查看全部[ 出版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