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私募江湖 > 试读

私募江湖[试读]

江湖上的第一个高手

江湖上的第一个高手,最早出没的地点是深圳。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传说在1988年的某一天,深圳证券交易所走进来一位穿戴平常的老人,大约70岁上下,个子不高,但眉宇间透露着一股非凡之气。 老人径直走向柜台,递上一张买单。那头的柜台小姐扫了单子一眼,很快就疑惑起来。单子上填的是深发展(全称为深圳发展银行)... 查看全部[ 江湖上的第一个高手 ]

第一只公开发行的股票与第一个股票柜台

林乐耕之所以选择在深圳买股票而非上海,一方面是因为亲历过上海证券市场的潮起潮落,觉得上海这地方水太深;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上海证券发展走的是日本模式,即先发行债券,再发展股票。 当年,日本野村证券副会长伊藤一直鼓励中国走日本先发行债券的道路。伊藤同时还是国务院的顾问。他向时任静安证券营业部经理黄贵显直... 查看全部[ 第一只公开发行的股票与第一个股票柜台 ]

私募“四大天王”起步深圳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南北混杂。当时,一批又一批青年从全国五湖四海赶来沐浴改革春风。大老远地赶来后,第一个接触的事物就是股票,许多人也因此改变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1989年,一个个子不高,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的年轻人来到深圳,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憧憬,还透露出自负以及大显身手的抱负。 他叫刘宏,一个80级南开... 查看全部[ 私募“四大天王”起步深圳 ]

私募雏形沪深已不同

1990年之前,尽管中国证券行业还没有大力发展,但走在历史发展前沿的沪深两地已各自形成鲜明的市场特色。 事实上,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上海还是以买卖国库券为主。而深圳在发行股票后没两年,就以股票为证券发展的主要方向。直到1992年“8·10”事件“①之前,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量远... 查看全部[ 私募雏形沪深已不同 ]

私募人物一

迈克·吴:中国“欧奈尔” 职务:上海鑫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出生年份:1969年 出身:海归 家乡:上海 风格:趋势投资+心理分析 业绩:迈克·吴曾无意间透露,如果每年做不到25%以上,就无法称之为专业的投资者。 履历:出身投资世家,1984年就购买了上海第一只股票”小飞乐“,是中国最早入市的私募... 查看全部[ 私募人物一 ]

私募人物二

刘宏:中性投资尝螃蟹者 职务:上海博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CEO 出生年份:1963年 出身:草根、股评家 家乡:山东 风格:无风险套利 业绩:旗下中国境内基金BEAF(中文名“壁虎”)自2005年2月成立至2009年7月,实现了144.59%的总收益,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99%。同期瑞士信... 查看全部[ 私募人物二 ]

点评:睁开市场的眼睛

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证券市场才刚刚开始萌芽。1984年的“小飞乐”,是诞生在新中国的第一只股票。私募还处在蒙昧的状态。这个时期,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因着各自不同的缘由,接触到证券,他们中不少人,此后成为私募的中坚力量。 随着沿海城市的开放,很多人开始涌向正在兴起的“鹏城”深圳,后来这些人都成为深... 查看全部[ 点评:睁开市场的眼睛 ]

沪深双市逆境格局初成

1990年12月19日,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尉文渊“当”一声敲锣开市,新中国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告成立。 开业之初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共有30种证券上市,其中国债5种、企业债券8种、金融债券9种、公司股票8种。当时,全上海证券经营机构25家,柜台交易点50多个,然而,可作为会员的... 查看全部[ 沪深双市逆境格局初成 ]

草根私募首现疯狂

两市出现前后,深圳、上海赚钱效应凸现,股市一度出现狂热景象,在1990年7月几乎达到巅峰。 后来成为草根派私募的代表人物崭露头角。由于深圳市场异常狂热,这批人绝大多数是在深圳赚取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一个奇妙的投资节点。一方面,10年改革开放令中国民众小有积蓄,另一... 查看全部[ 草根私募首现疯狂 ]

戴花要戴大红花

股市的过热也引起了管理层的重视。特别是深圳市党政机关干部持有一定数额的股票,有的通过亲友进行炒卖活动,民众很有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派员调查,北京开始提醒深圳要加强管理。而此后出现的一系列举措,让股市与政府之间充满微妙关系,并影响深远。 1990年5月,深圳出台了涨跌停板10%的限制规定。6月中... 查看全部[ 戴花要戴大红花 ]

中国金融界的“黄埔军校”

此后,股市里开始流传开来一句话:“戴花要戴大红花,炒股要听党的话。”这句话到现在都还得到广泛的认同。 “8·10”事件直接促成了证监会的面世。 1992年10月26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主任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兼任,副主任是刘鸿儒、周道炯。这个证券委的办事机构正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中国证券监督管... 查看全部[ 中国金融界的“黄埔军校” ]

中辽国发浮出水面

1993年2月16日,上证指数创下1 558.95点新高后,随着股市对资金抽血的反应,市场一路暴跌至1994年7月29日的325.89点,跌幅达79.13%。 但是,在这个“乱世”中,并非所有的股票都“死气沉沉”,其间诞生的震撼一时的“宝延风波”让延中股份价格飙升,后来成立麒麟上善资本的私募人士钟麟... 查看全部[ 中辽国发浮出水面 ]

私募人物三

朱南松:“五道口”派最爱制度性机会 职务: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出生年份:1966年 出身:“五道口” 家乡:江苏 风格:以价值为核心;抓主流行情的主流板块;股中股。 业绩:2007年,证大投资旗下的平安证大一期以111.77%的累计净值回报率和125.14%的年化回报率摘得私募业绩排行榜... 查看全部[ 私募人物三 ]

私募人物四

邓继军:从“敢死队”走出的熊市冠军 职务:深圳金中和投资执行董事、投资总监 出生年份:1968年 出身:券商 家乡:武汉 风格:安全比利润更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业绩:在暴跌的2008年收益率18.19%,在阳光私募中排名第一,顿时声名鹊起。 履历:武汉大学商学院国际金融系毕业,武汉大学商学院MB... 查看全部[ 私募人物四 ]

点评:大户登台,游资唱戏

这是一个资金泛滥的时代。不完善的市场制度环境,催生了每个入市者的金钱野心,袋子中的资本也的确在迅速膨胀。许多人因为收购国库券而发了大财,诸如杨百万、阚治东,还有许多人因申购新股发了大财,诸如林园、李雅非。不可否认,这个在当时人们看来犹如赚钱机器的证券市场,的确快速催生了一批批大户。取消涨停板制度哺育... 查看全部[ 点评:大户登台,游资唱戏 ]

最惊心动魄的8分钟

关于万国证券如何在1995年“327”国债事件中负隅顽抗的故事,早已在业内耳熟能详,万国证券总经理管金生的悲剧命运更为人所动容。然而,日后真正对私募界影响深远的,则是在“327”国债事件中,另两个风起云涌的对赌主力-中经开与辽国发。 从1995年1月起,代号为“327”的国债就越来越像一场对赌游戏。... 查看全部[ 最惊心动魄的8分钟 ]

私募涌金的早年岁月

不管如何,这场大捷还是一举奠定了中经开在证券市场的显赫地位。 “327”国债事件后,戴学民有了“一代枭雄”之称。江湖上传戴学民于1995年年底在北京机场遇到不明身份人的刺杀,由于他驼背,刀子刺来时他向前屈身而没被刺中要害,但还是伤及肝部。蹊跷的是,戴学民既未报案,也未住院,到医院草草包扎后,当天即乘... 查看全部[ 私募涌金的早年岁月 ]

君安证券传奇

就在第一起券商整合事件尘埃落定后不久,谁也没想到正如日中天的君安也卷入风暴中心。在君安MBO(管理者收购)东窗事发之前,谁都愿意相信,君安证券将成为国内第一个美林或高盛这样的金融帝国。但是,事情却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君安证券的总裁张国庆自己也没有想到,君安证券会与国泰证券合并成国泰君安,与此同时申银... 查看全部[ 君安证券传奇 ]

附:君安系谱

私募系 券商系 公募系 研究系 保银投资 王强 国泰君安总裁 陈耿 富国基金总经理 窦玉明 和君创业董事长 王明夫 重阳投资 裘国根 国泰君安财务总监 王大立 富国基金投资总监 陈戈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天马资产 康晓阳 长城证券总裁 叶烨 海富通副总裁 陈洪 尚雅资产 石波 国海证券... 查看全部[ 附:君安系谱 ]

猛人阚治东兵败,券商整合第一波

这一个券商盛世,无数猫腻与纸醉金迷都与当时市场最大的主体-券商有关。 1994年8月1日,山东渤海证券部先后用1 987万元,4个个人账户操纵山东渤海集团,以连续交易和不转移证券所有权的虚买虚卖方式,拉高股价,当日收盘价较前日上涨102%。证监会没收其非法所得,并罚款100万元。 1994年10月1... 查看全部[ 猛人阚治东兵败,券商整合第一波 ]

私募人物五

钟麟:后庄家时代的猎庄大鳄 职务:上海麒麟上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出生年份:1966年 出身:草根 家乡:湖南衡阳 业绩:非公开。钟麟自己透露,2008年他也保持了30%的正收益,而在牛市都以翻倍计。 风格:擅长走在趋势的最前沿,做价值的挖掘人与趋势的创造者。 履历:自1993年起,先后在北京、西... 查看全部[ 私募人物五 ]

私募人物六

胡益三:用孔子复利思想打遍全球 职务:孔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出生年份:1971年 出身: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券商 家乡:河南 风格:将全球作为一个泛投资对象,始终能在一个时间内找到可以赢利的品种。 业绩:自2001年以来,每年复利30%以上,2008年熊市,同样收获了20%以上的增长率。 履历... 查看全部[ 私募人物六 ]

点评:“327”国债风波的第一滴血

1995年,难以磨灭的“327”国债事件摧毁了一大批鼎盛时期的券商及地下私募。师承“天下第一庄”的钟麟从千万身家变得一贫如洗。同时,一些有资本有背景的新生力量也在该事件中崛起,诸如以上海本地股起家的辽国发,后来的涌金系大腕魏东。这批因成功投机“327”国债而迅速暴富的私募,是继以倒卖国库券兼做一级半... 查看全部[ 点评:“327”国债风波的第一滴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