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杂文 > 等待香港 > 试读

等待香港[试读]

恨香港

我,自然是"恨"香港的--"恨铁不成钢"的恨,也是陈昇那阕《恨情歌》的恨。有段时间想到走,事实上也坐言起行,在某年的夏天,一个人流落某城,等候申请的回复。 要去领回护照的下午,也是一个人,我在使馆坐落的街角咖啡店叫了支可乐。当地的服务不像这里,汽水是瓶子跟玻璃... 查看全部[ 恨香港 ]

为什么我不是周星驰的fan?

因为我不是灰姑娘,我不需要玻璃鞋。因为我不指望被神仙打救,所以我不迷信童话。因为我已看得太多太多的荷里活电影,我对公式化的梦想成真已非常厌倦。因为如果我不想做这些幻想的奴隶,我便必须从童话世界走出来,鼓起勇气面对被童话说书人形容为十分可怖、丑陋的现实世界。因为现实世界纵然千疮百孔,但不见得会比那刻意... 查看全部[ 为什么我不是周星驰的fan? ]

成为张艾嘉

自1997年开始,我一直替香港大学的通识教育部策划及主持课程。有时候因内容需要,我会邀请嘉宾出席跟学生面对面作交流。最近一次是张艾嘉。当天的题目叫"成为张艾嘉",目的是借张亲自讲述她的成长经历,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有关"成为"的概念。却没想到在筹备讲座期间,有人... 查看全部[ 成为张艾嘉 ]

假王菲之名

全中国到底有多少女生姓王名菲?应该有好一些吧。我曾经跟一群由内地来香港,被称为"新移民"的年轻人合作,其中便有一个。同样的王,同样的菲。最近因《半生缘》与中国国家话剧院合作,北京派了记者来港采访,三个眉目俊朗的年轻记者之中,有一个叫王菲。我几乎冲口而出:"又是?&quo... 查看全部[ 假王菲之名 ]

刘德华是下届香港特首,为什么不?

香港的领导人和高层官员在向大众讲话时最常用的一个名词,是"优势"。他们爱说"我们拥有什么什么的'优势'",又或"我们可以利用现时什么什么的'优势'"。而把这些看似前途无限光明的宣言听进耳朵里的香港人,却是木着一张脸的时候居多--麻木的木。我... 查看全部[ 刘德华是下届香港特首,为什么不? ]

为什么人人都想加入娱乐圈?

假如你在街上走着,忽然看见电视台或电影公司在那里架起拍摄器材,你会(一)因好想知道是否有明星可看而飞奔上前,参与围观;抑或(二)不把它当一回事,继续前行?(一)和(二)是选择上的两极,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偏向(三)--虽然不会加入驻足观望的行列,但仍禁不住在心里念念有词:"那不正是某某和某某?... 查看全部[ 为什么人人都想加入娱乐圈? ]

永远的香港人

直到今天,我仍然舍不得掏18元买《明报周刊》,掏20元买《壹周刊》,至于《东Touch》、《牛奶》、《忌廉》之类,由于不知怎的总有一本在附近,有得翻便不用买了。但我每星期都会预留55元来买TimeOut,一本在伦敦出版的每周艺术与娱乐指南。 住在香港,却把目光放在伦敦,无疑有点可笑。只是如果你没有在... 查看全部[ 永远的香港人 ]

仙蒂瑞拉的水晶鞋

朋友看完《千与千寻》,跟我谈起宫崎骏。电影我没看过,听完转述,我把第一个感觉告诉他:"比较迪斯尼式动画所经营的'幻想',宫崎骏是更接近'梦想'吧?"朋友同意地"嗯"了一声,再补充:"因为在他笔下的梦想,与满足个人的虚荣无关。" 说得多么好的... 查看全部[ 仙蒂瑞拉的水晶鞋 ]

最后一次庙会

如果"拿着几只空的大皮箱,专程飞行或坐火车到十万八千里以外的地方,光是为了满足购物消费的欲望",会被讥笑为猴擒(像饥饿猴子要往人的身上擒拿食物般),有失仪态的话,我想很少人会不是一边不屑别人"乡巴佬出城",自己却又跃跃欲试--就算不可以一季一转,一年一度,起码... 查看全部[ 最后一次庙会 ]

承认妒忌欣宜的没有几个

"狼吻"吴卓羲和扮演白雪公主的郑欣宜,在短短数日内两次成为舆论的箭靶。骂她、讽刺她、批评她、践踏她的人都多的是,但愿意承认妒忌她的,却没有多少个。理由是,嫉妒者可能还真不知道自己妒忌她,就是知道了,也不会明白为什么--这个自小便体形肥胖,但又爱出风头,加上出身单亲家庭而备受传媒&... 查看全部[ 承认妒忌欣宜的没有几个 ]

《老港正传》:"被动"的香港

看罢在香港回归十年前夕推出的《老港正传》,我问一位影评人什么是平凡,他第一时间回答:"被动"。 《老港正传》的主角左向港(黄秋生饰演)从身份到心态在表面上都不属于典型的香港人--电影开始时是火红的六十年代初,他以左派电影院放映员的身份投身时代熔炉,上街示威、被镇压,但无改对祖国的... 查看全部[ 《老港正传》:"被动"的香港 ]

这幅叫"死神与少女"的画,让我想起张柏芝

千金易得,光芒四射的少女偶像演员难求。以两岸三地为例,三十年来几乎只有两个名字成为经典:林青霞、张曼玉。前者使"纯情"一词成为少女趋之若鹜的光环,后者的最大成就是叫人对香港刮目相看:原来这里也有"浪漫"的女性(虽然玛姬在英伦长大)。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两颗彗星... 查看全部[ 这幅叫"死神与少女"的画,让我想起张柏芝 ]

有事钟无艳

女人最大的悲哀,是已经自力更生、经济独立了,却仍浩叹这是十万个迫不得已之下的抉择,更是没办法之中的唯一办法。为什么会有这种委屈?因为"女人是被生下来受人宠爱的",说得实在一点,就是"享福"。所以就算她不能像埃及艳后般坐一顶十个彪形大汉才抬得动的轿来代步,房车和... 查看全部[ 有事钟无艳 ]

情人节你快乐吗?

理论上,收到人有我有的一束花,实不足以令对自己有点幻想的女孩子觉得"快乐",尤其在情人节当天。因为这束花所象征的,并不只是送花人的"心意",而是在他的眼中,收花的这个她其实不外如是--跟很多很多头脑简单的女生一样,只会重视形式和姿势。 你一定听过有关送花的金科... 查看全部[ 情人节你快乐吗? ]

香港靓女多不多?

要数谁是香港靓女,总有几个名字是一马当先的:张曼玉、李嘉欣、钟楚红、关之琳、刘嘉玲。(排名不分先后。)只是在这五大经典之中,刘嘉玲、张曼玉和李嘉欣起码有十年不在香港度过,所以她们只能算是四分之三个香港人。真正土生土长的是钟楚红、关之琳。 五大之中,钟、张、李都是在无线电视主办的选美活动胜出的&quo... 查看全部[ 香港靓女多不多? ]

丑女启示

天呀!只因为她所担演的剧集叫《俏Betty》(《丑女贝蒂》),只因为她在今届艾美奖获得最佳喜剧女演员奖,便有媒体在她捧住奖座、得意叉腰的照片旁题字:"人丑但演技精湛。"对着相中人横看侧看,我都没法理解句子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当晚的AmericaFerrera是以本人又不是以&qu... 查看全部[ 丑女启示 ]

为什么女人不愿意长大

女人,如果不是一辈子充满矛盾,我们便会少掉许多电影、戏剧、小说,以及流行歌曲的题材,或连时装设计师也会少了创作灵感--"潮流",本来就是由矛盾衍生的产物,这分钟坚称裙子盖过膝头好看,一转头又咬牙切齿说迷你才是唯一选择。提出这些前言不对后语的论调的人大多不是女性,但真金白银亲身支持... 查看全部[ 为什么女人不愿意长大 ]

女人不坏

徐克的新片叫《女人不坏》。但女人不坏,男人会爱吗?"坏"是"不守本分"的结果,女人之所以"不守本分",是看到自己有更多可能性,一如面对镜子上粉画眼戴假睫毛,男人常常误会那跟穿衣服一样是例行公事,却不知道女人化妆好比盖大厦,是科学又是艺术。分... 查看全部[ 女人不坏 ]

香港女人的百年孤寂

在很多年后,当历史回顾香港女性怎样走过开埠以来的道路,它将在港产片里找到她们的宿命。犹如一页页从书籍撕下来的篇章,上面不乏人生经历的片言只字,但始终无法以完整面貌被阅读--只有"插曲"而没有爱情主题曲支撑着,连女人都会觉得自己"不完整"。难怪电影里的必然结局,... 查看全部[ 香港女人的百年孤寂 ]

样板香港女

最近一次在北京的影音店看见有青年把一张林青霞做封面的DVD拿在手上端详很久,忘了电影的名字是《一颗红豆》还是《我是一片云》,反正都是我在七十年代看过的。教我好奇的是,它们落在看上去才二十出头的内地男生手中,到底有什么吸引力?是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还是林青霞的"纯情"? "... 查看全部[ 样板香港女 ]

刘德华还是周星驰?

在一节通识教育课上,我问同学们:"香港人最崇拜的是谁?"五分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声中过去,答案是几近平分秋色的两个名字:李嘉诚与刘德华。我把李嘉诚排在前面,是由于同学们认为,教室外的主流社会应该会把票投给李。其中一位的补充更是可圈可点:"香港人有多少崇拜金钱尚属其次,... 查看全部[ 刘德华还是周星驰? ]

当梅艳芳已成过去

当梅艳芳已成过去,"梅艳芳后遗症"才如戏剧般一幕接一幕地陆续登场。遗产分配、与美容公司的合约纠纷、谁是隐形男友……诸如此类将继续把"梅艳芳"留在香港人的空气里多一段日子,但这些话题的"赏味期限"将有多久却没人敢说--除了视乎事态发展是否够耸... 查看全部[ 当梅艳芳已成过去 ]

我不入大学,谁入大学

刘德华获颁演艺学院院士的同一天,我对面的年轻朋友对我说:"我一定要入大学。"他的决心,很大程度是来自他已看准自己将再一次被排拒在大学门外,所以,室外虽是摄氏三十二度以上的高温,从他口中吐出来的一半是凉气;窗外蓝天白云,他却如乌云压顶。"我一定要入大学"这句话何... 查看全部[ 我不入大学,谁入大学 ]

等待香港

有某大学的哲学学会最近找我参加一次以"存在"为主题的活动,跟同学们讨论名叫《玩谢麦高维治》(《傀儡人生》)的一部电影。它的原名是BeingJohnMalkovich,因此我想到由"Being"入手--"若有机会'做'别人,大家会选择谁?"我... 查看全部[ 等待香港 ]

十七岁学生族之适者与生存

(一) 与十七岁的一位中六同学讨论社会上的价值观问题,他说:"主流和大趋势,我们是一定要跟的。就像读书就是为了考试--如果不要考试,那又何必读书?--不论有多少不情愿,有很多事也由不得你,因为一旦偏离了'大众',你就没法'生存'了。"明显的,这个现象对他来说,与其说是压力,不如说... 查看全部[ 十七岁学生族之适者与生存 ]

《号外》震荡

--从八月《号外》的"中文运动"说起 你知道,在唐人街买一本《号外》要港币一百元开外,为了在生活费上扣上保险锁,以往我是宁愿吃尽全书店职工的白眼,把它底底面面地就地解决,或是一篇一万二千字的稿只字不漏地当场消化了,也不愿意掏腰包。直至新近改版的这本八月《号外》--在惊魂甫定之后,... 查看全部[ 《号外》震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