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春天的故事(上) > 试读

春天的故事(上)[试读]

《春天的故事》内容简介

200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在30年的历程中,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深圳市,成为30年改革开放最精典的缩影。 近日,由深圳资深财经记者、财经作家徐明天创作,中信出版社隆重推出的《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卷,以下简称《春天的故事》),成为令人瞩目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查看全部[ 《春天的故事》内容简介 ]

目录

前 言 为一代人和一座城市树碑立传 1979 深圳元年 邓小平第一次叫出"深圳"这个名字 "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第一个登上蛇口半岛的香港女商人 吴炯声找港商 【城市日志·1979年】 1980 骑着单车过河来 谁是第一个到大陆投资的香港人? 还没盖,1... 查看全部[ 目录 ]

第一个登上蛇口半岛的香港女商人

记不清是哪一天,我第一次从香港坐船踏上蛇口的土地。我当时还不到40 岁,一心 只想着干点事情……"多年以后,"马太"这样回忆1997 年第一次从香港到蛇口的情景。 在讲述蛇口的故事时,就让我们先从一位被称为"马太"的香港女人讲起吧。 一直到现在,说起... 查看全部[ 第一个登上蛇口半岛的香港女商人 ]

自行车驮过世界500 强

从香港走到深圳的不仅有香港人,也有台湾人,还有美国人、日本人,这些先行者都嗅到了大陆特区投资的机会,悄悄试水,试探着把脚伸到了河对岸。 商人的市场嗅觉总是敏锐的。 1978 年12 月17 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建交合作公报》,宣布从1979 年1 月1 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第二天,一个叫亨达的... 查看全部[ 自行车驮过世界500 强 ]

蛇口"黄埔一期"

当深圳专业户、个体户如燎原之火蓬勃兴起之时,蛇口工业区也在为以后的发展聚集人 才。"蛇口,美得像夏威夷一样。"很多人就被袁庚这句话"忽悠"到了这个破败的半岛上。 1979 年6 月25 日,梁宪从北京调往香港招商局工作,7 月初的一个星期六下午,干部们去听袁庚... 查看全部[ 蛇口"黄埔一期" ]

深圳存粮只够吃两天

"你怎么搞的,我这当市长的中秋节吃饺子连醋都买不到?"市长梁湘向分管供销、 商业的副市长周溪舞半开玩笑的这句话,生动地道出了当时深圳的困难。 实际上,吃不上醋不是大事,吃不到粮才是大事。 1982 年7 月19 日,全国公布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有9.5 亿人申报,深圳有... 查看全部[ 深圳存粮只够吃两天 ]

从秘书到深交所创始人

1983 年,有一个不太年轻的人必须提及。当大家都涌向深圳创业的时候,他却东渡日 本留学,学习让人不着边际的证券知识。 这个人叫禹国刚,原籍陕西安康,1964 年考入西安外国语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至国营三三七厂工作。陕西位于中国西部,与沿海边境地区的深圳相隔数千里。1982 年,禹国刚的一位亲戚从陕... 查看全部[ 从秘书到深交所创始人 ]

饭盒上的改革

1984 年10 月1 日,北京举行国庆35 周年大庆,一辆挂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彩车在全国人民的注目下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当国人将这句口号化为思想解放的号角时,深圳却把它融入午餐的改造上。 参加完35 周年国庆大典回到深圳,蛇口工业区建港办主任王今贵还在回味着蛇口... 查看全部[ 饭盒上的改革 ]

"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1985 年12 月29 日,深圳的标志性建筑深圳国际贸易大厦宣布竣工,这座位于罗湖区市中心的53 层商业大厦昂首向天,显示出这座城市孤傲坚韧的性格,向世人证明,中国改革开放力排千难万险不可阻挡的步伐。 国贸大厦的建设最早是由深圳第二任市委书记、市长吴南生提出来的。他希望建一栋38 层的巨型大厦,超... 查看全部[ "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

赵新先出山

1986 年9 月18 日,笔架山密林中的一家药厂建成投产,赵新先给中药自动化生产线上流出来的散发着淡淡香气的褐色颗粒状的晶体起了一个"三九"的名字。赵新先和"999"从此名扬天下。 笔架山上这座新建成的药厂叫南方药厂,是同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和总后兴办的。负... 查看全部[ 赵新先出山 ]

国内拍卖土地使用权第一槌

1987年年底,那位推动深圳土地出租的骆锦星再度成为新闻人物。在国内第一场土地 使用权拍卖会上,他举牌抢下了被挂牌拍卖土地的使用权。 曾任深圳市国土规划局局长、计划局局长的刘佳胜退休后向记者讲述落下"第一槌"的激动时刻。他一生经历过不少事情,但这一次是最值得纪念的。 1987 年... 查看全部[ 国内拍卖土地使用权第一槌 ]

黄宏生品尝"人走茶凉"

1988年春天,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辞掉了副厅级的官职,走过深圳,去了香港闯世界,创办了一家名叫"创维"的公司。 1988 年春天的那个早晨,黄宏生一身新装,默默整理完办公室的东西后,从书包里掏出一张打印好的辞职报告放在总经理的办公桌上。在人们惊诧而沉默的目光中,他走出了服务6 ... 查看全部[ 黄宏生品尝"人走茶凉" ]

看着深圳一天冒起来

1981 年年初,黄秋君从惠州的华侨农场调到光明电子厂工作。"车子到了深圳老城,全都是砖瓦房,过了铁路,也就是蔡屋围还有几栋房子,再往西走,一路上汽车都是在山中穿行,公路很窄,两边一个个山包闪过。"这是黄秋君第一次到深圳康佳报到时的情景。10 年后,一切已经是另外一副模样。 黄秋... 查看全部[ 看着深圳一天冒起来 ]

深圳救市

股票,期货都是舶来品。如果说高西庆和王明波是来自美国华尔街,常清和禹国刚则是东渡日本学习证券知识。1991年,当常清在期货交易所的建立上建功立业的时候,禹国刚正面临一场硬仗。 1990 年12 月1 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业",1991 年7 月3 日正式开业,深圳证券交易继续推... 查看全部[ 深圳救市 ]

"8·10"股灾

1992年8月,到深圳"玩"的绝不只唐万新的5 000新疆老乡,据称有100多万人挤 到了深圳街头排队抽签买股票的队伍里,聚集起来的人群终于在深圳"爆炸"。 翻手云覆手雨,天翻地覆,1992 年的中国股市正是如此。 5 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个叫康柏华的上海男人悬... 查看全部[ "8·10"股灾 ]

文稿拍卖第一槌

在深宝安秘密收购上海延中案争得面红耳赤之时,深圳的文稿竞价拍卖也劲爆登场, 其商业操作的价值甚至超过国内文稿第一次拍卖的意义。 从企业史商业策划的角度审视1993 年10 月的中国文稿第一次竞价拍卖,它是国内30 年来最精彩的策划案例之一。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那时的深圳,为一个普通记者的奇... 查看全部[ 文稿拍卖第一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