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追寻商业中国 > 试读

追寻商业中国[试读]

目录

    序一  吴晓波     序二  陈春花     1978年  破晓的黎明     黎明前的躁动     “一团火”精神     悄然变化的南京路     1979年  30岁的中国     服务业起步     物价和分销体系     广告来了     30岁的中国     1980年  现实... 查看全部[ 目录 ]

推荐序一

    史志 史识 史心     千百年来,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一直有独立地、整体叙述国家进步的志趣和能力,所谓“孔子作《春秋》,使乱臣贼子惧”,史家的风骨、视野和对历史本真的留存,成为中国记忆的一个重要部件。不过,自1644年明亡清兴之后的300多年里,除了顾炎武等极少数人,文人被“小学”彻底捆死,... 查看全部[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回望80年代     有幸拜读了俞雷先生《追寻商业中国》第一卷“觉醒的时代”的初稿,恍若重回那激情飞扬的年月。     张秉贵的“一抓准”和“一口清”的绝活,丁允朋在《文汇报》上发表的《为广告正名》,李谷一的《乡恋》,邓丽君的《甜蜜蜜》,刘桂仙刚开张的悦宾饭馆,沸沸扬扬的“官倒”风波……曾经... 查看全部[ 推荐序二 ]

自序

    值《追寻商业中国》出版之际,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经济迷雾正困扰着我们。中国商业的前景如何,该向哪里去,这样的问题每天都见诸报端,引发人们的探讨。     我在“追寻”中国近30年商业发展史的轨迹时,已习惯于在历史中思索未来。至少我认为,对现行经济政策的臧否并无太多意义,知史明世,唯有了解... 查看全部[ 自序 ]

1978年破晓的黎明

    保罗?马金迪第一次来到社会主义中国是1978年。这位路透社记者日后成名的作品将是对戴安娜王妃母亲弗朗西斯?尚德?基德夫人的采访以及对英国政坛的一些评论文章。但在1978年的时候,马金迪写的是关于香港和中国内地的一些报道。     马金迪是从香港来到中国内地的,他对香港列车能在早上9点提供杜松... 查看全部[ 1978年破晓的黎明 ]

黎明前的躁动

    1978年,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世界,都已经感受到这个国家破晓前的躁动。     远在非洲的埃及已经观察到中国的一些变化。这年年底埃及的《今日消息》总结说,1978年,中国是地平线上的一颗明星。     邓小平已经被证明是无辜的,中国共产党承认以前对他的批判都是不实之辞。中国的“大字报”虽然还... 查看全部[ 黎明前的躁动 ]

1979年30岁的中国

    197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改革已经吹响了最初的号角。一些行业逐渐从沉睡中复苏,一些行业则迅猛发展,比如广告业。物价开始松动了,世界更多地注意到了这个正在变化中的东方古老国度。市场营销学这个专业,悄悄地进入了大学的课堂。     1979年春节过后,何永祺开始在中山大学商业经济专... 查看全部[ 1979年30岁的中国 ]

30岁的中国

    在阔别祖国31年之后,美国华裔作家董鼎山终于又回到了中国,并开始用他的笔记录他的所见所闻。这位1922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作家在1947年的时候去了美国留学,先后获得密苏里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硕士学位,在纽约《联合日报》主持过国际新闻版,也曾受聘于纽约市立大学图书馆任资料部主... 查看全部[ 30岁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