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事爆发在上海 战事未起 间谍密布 3 国军开到 惊喜交集 6 战争爆发 群情激昂 7 四郊难民 聚集租界 9 弹落闹市 死伤无数 12 乐土不... 查看全部[ 1 ]
侵略战争开始之前,日本军阀在上海有几个优越条件: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二八”事件之后,中国在屈辱的情况之下订立了一个《淞沪停战协定》,中国军队不得驻扎上海周围数十里之内,只准到昆山为止,昆山以西,是见不到一个中国兵的。可是日本人反而可以在上海公共租界的虹口区屯驻军队,同时黄浦江中经常有大... 查看全部[ 战事未起 间谍密布 ]
当时上海市政府在市中心区,无数市民散居租界周围的闸北、南市、沪西和浦东,以及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内。所谓公共租界,是英、美、日三国全都有份的,英美两国为了避免纠葛,将虹口区划作日本人的防区,我住在英租界的中心区,所以即使战事发生,我的住处当时还不会被波及。 在八一三前半个月,报纸的记载虽有山雨欲来之势,... 查看全部[ 国军开到 惊喜交集 ]
日本人对这次战事,虽然摆足“华容道”,实际上只有海军陆战队数万人,真正的全面战争,这点人数是不够的,他们依仗的力量,首要是汉奸活动,窥透了国民政府的政治军事情况,对京沪路国军部署情形,简直像看玻璃房屋一般清楚。 文的方面,俞鸿钧早被包围;武的方面,是杨虎当着一个没有军队的警备司令。八一三之前,忽然到... 查看全部[ 战争爆发 群情激昂 ]
当时上海的人口,是三百多万,原本住在租界的人不过二百三十万人,由南市闸北,以及四郊逃到租界来的大约有一百万人。这一百万难民,只有一小部分能暂住在大旅店或小客栈和亲戚家中,其他七十多万人都栖身马路边,这时一个大问题就发生了。 晚间,市民利用电话互相传递消息,然而打的人太多,电话很难打得通,因此在午夜一... 查看全部[ 四郊难民 聚集租界 ]
战事的情况,以在闸北八字桥最为剧烈,国军发挥了高度的威力,日本军人死亡不计其数,这下子把日本人夸口三小时占领此地的狂言完全打破了,租界的居民,无不鼓舞欢欣。正在高兴到极点的时候,忽然“大世界游乐场”门前十字路中心,由飞机上落下一枚大炸弹。这个地方,原是英法两租界的交通中心,熙攘往来挤迫不堪,这个炸弹... 查看全部[ 弹落闹市 死伤无数 ]
这时无数人感觉到租界也不是安乐土,一部分人想逃出上海,很多贫穷的人觉得婴儿拖累最不方便,先后把襁褓中的婴儿送到育婴堂来,于是育婴堂又遭到一个更严重的困难。 大世界门前的炸弹爆炸之后,仁济育婴堂门外人声鼎沸,加上救护车、警备车、救火车飞驰而来,一种急迫的钟声、喇叭声叫人惊心动魄。这些车子上走下来的工作... 查看全部[ 乐土不安 弃婴剧增 ]
等到回家时,恰巧已到戒严时间,倒头便睡,次晨一早赶到育婴堂去看宣传的反应如何。张主任果然已排好了四张桌子,第一张桌子是收捐款的,捐款的人很多,亲自送来的小铁床已有几十张,堂内拥挤不堪,我就请大家把小铁床放在大门外阶沿上。 张主任见了我微笑相迎,大家忙着处理一切,也来不及谈话,只见陆礼华出出入入指挥女... 查看全部[ 深宵奔走 打破难关 ]
我是上海的一个市民,无党无派,非军非商,所以见闻有限。我写述的“安置难民”和“收容弃婴”的情况特别详尽,绝不是炫耀自己的才能,因为当时的上海人,各就自己的本位,万众一心,抢着去做各种后方工作,如民食问题、伤兵问题、急救医院和供应前方物资等,大家不求名不求利,在仓促间,各尽所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 查看全部[ 人人遭难 事事为难 ]
中国东南几省的海口,以吴淞最险要,面临长江口,军舰进入黄浦江,首先要经过设在吴淞口的炮台,这炮台能控制长江口岸,建在明代初年,作为防倭寇的重地,在清代屡加修葺补充,历史已极悠久。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月二十八日,爆发了“一•二八”之役。十九路军在上海闸北掀起了对日抗战,那时节这个吴淞炮台,曾... 查看全部[ 古堡扬威 出人意料 ]
宝山是邻近吴淞炮台的一个小镇,人口十余万,市廛繁盛,我小时曾去过一次,记得那里的大街都是用方块石板铺成的,所有商店,也有相当规模,居民全是小康之家,富庶的人家也不少,贫苦的人却不多见。 日本人对吴淞炮台久攻不下,恨之切骨,所以一等吴淞炮台沦陷,就把军队开入宝山,同时一般军人大肆逞凶,奸淫掳掠,无所不... 查看全部[ 宝山陷敌 兽行暴露 ]
上海南市、闸北以往曾经有过几次战争,如小刀会、泥城之战、齐鲁战争以及北伐军开到上海和奉军交战,每次战争,市民都逃入租界。租界的人口,每经一次战争,就增加许多,“一•二八”十九路军抗战一役,人口已增加到三百万,所以一般人的观念中,“租界永远是安乐土”。 每次战争,焦点都在闸北,所以闸北的居民受到的灾难... 查看全部[ 战事激烈 租界筑墙 ]
自从吴淞炮台失守之后,上海门户大开,日本军船载来大批日军,因此战区一天一天地扩大。我们每天除了看报之外,就是不停地收听电台广播,这时期双方的战斗很是激烈,当然死亡的数字也极高。 不过这次战事,出乎日本人意料的,就是八月十三日开火之后,以大场一战最为剧烈,足足打了一个月,日军才占据了杨行、大场、罗店等... 查看全部[ 八百壮士 誓死抵抗 ]
如是相持了很久之后,租界当局千劝万劝,以上海数百万市民生命安全为理由,而且允许团副谢晋元在租界上行动自由,招呼一切。 八百壮士也鉴于煤气会危及同胞,所以忍痛答应了,于是日军停火,八百孤军陆续撤退,一踏进租界,军械便被缴收,被送入胶州路收容所,只有谢晋元一人可以在外自由行动,做着种种善后工作。这一幕可... 查看全部[ 阵地转移 枪声静寂 ]
国军撤离淞沪,租界上就不再听到炮声枪声,本来慷慨激昂的民气,也突然之间消沉了下去,大家心头压着一块石头,不知来日大难,要演变到什么地步。 这时候,上海市民对自己的今后命运,作出许多打算,有各种各式不同的想法: 大部分的人根据上海历次受到战争的经验,认为租界总是安乐土,“一动不如一静”,静观其变,可能... 查看全部[ 国军撤退 民气消沉 ]
日本人在八一三战事爆发之前,已经收买了许多汉奸,从事破坏活动。初期被吸收去的人,很少知识分子或知名之士,即使是正当商人,也不肯为虎作伥、认贼作父,干这些勾当的只是一批地痞流氓。 日军占领了上海东郊各乡各镇各县之后,所到之处都出现了所谓地方维持会。这些组织起不了大作用,只能欺压同胞。等到接收了整个浦东... 查看全部[ 群丑蠢动 袍笏登场 ]
日本人在上海收买的汉奸,初期是一些无恶不作的流氓,最有名的是常玉清。他是一个不识字的旗人,生长在南京,所以能说一口南京话,手下有一千多个徒弟,都是窃盗绑匪和打家劫舍之流。他是一个痴肥的大胖子,拥有许多不义之财,但是没有职业,恐怕被人轻视,于是就在北泥城桥平乔路口开了一间规模很大的浴室,用“大观园”三... 查看全部[ 狐群狗党 初期汉奸 ]
本来日本人蓄意培养许多文人,由庚子赔款中拨出一笔很大的数目,在上海开设一间大规模的“同文书院”。庚子赔款的数目极大,由于清朝在庚子事变中战败,被迫订立城下之盟,每年赔款给八国联军的各个国家,由海关的关税中拨付,从来不曾中断。后来美国首先提议用这笔款项创办清华学校、协和医院等。接着英国、法国也把赔款拨... 查看全部[ 繁盛地区 人头高悬 ]
战事逐渐扩大,住在战区的老百姓,纷纷向租界上逃来,不仅是上海四郊的人,连苏州、无锡、镇江、南京的人也都避难到上海,于是上海租界的人口,突然间直线上升。 我回忆起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一三之前上海的房屋情况,与香港是完全不同的。上海的房屋,在南市都是旧式宽敞住宅,有庭有院,屋高二层,深度则有二进... 查看全部[ 人口突增 空屋皆满 ]
从前上海建造房屋,二三层楼的屋宇,自申请到批准,需要经过工务局和救火会的审核,但时间是极短的,有办法的人只要一个星期便可获得执照;这时申请建屋突然增加,无数房屋先后筑成了,一下子吸收了几十万外来的难民。我记得吕宋路(今连云路)有一块很方整的地皮,里边建了几十间商店,构造简陋,形似路边的摊位,只是四周... 查看全部[ 战争挫败 租界繁荣 ]
上海虽是孤岛,但是四乡来的居民越来越多,他们初进洋场,无非是先到大世界去玩玩,看看哈哈镜,许多人会笑出眼泪来;而且那时大世界百戏杂陈,应有尽有,门券只收两角小洋,可以盘桓一天。 久居上海的人,因为苦闷无聊也要找娱乐,跳舞场越开越多,一部分小户人家生活困难,把清清白白的女儿,多送进跳舞场当舞女。只是上... 查看全部[ 前方浴血 后方作乐 ]
战事离上海越来越远,人们抗战意志消沉得很厉害,看严峻的情势一天一天地迫近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求和的意图,报纸上所提到的口号仍然是长期抗战,最响亮的口号叫做“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大家就想到这一次的战争,可能会拖长下去。 大家想到苦难的时期来日方长,不能不有所准备,上海租界成为孤岛,人口一天天增加,大... 查看全部[ 家家储粮 米商发财 ]
战事情况越来越恶劣,到了十一月二十一日,中日两方军队在嘉兴、南浔作战,二十三日无锡失守,三十日常州沦陷,江阴要塞也失掉了,镇江防无可防。 到了十二月九日,敌军迫近首都南京,发出一个最后通牒,要国民政府无条件投降,配合着日本首相近卫文的“膺惩支那”宣言,声称一定要打到中国屈膝为止。这个通牒措词强硬,令... 查看全部[ 首都沦陷 大肆屠杀 ]
我们最初知道的褚民谊是一位留学法国的医学博士,汪精卫当行政院长,他就做行政院秘书长,汪精卫当中央党部主席,他做中央党部秘书长。他第一次到上海,参加了在公共体育场举行的市立学校运动会,站在演说台上,个子很高,发音洪亮,讲得头头是道,当时受到无数青年的拥戴。在运动会上,他又参加了一个踢毽子的表演,他踢毽... 查看全部[ 初到上海 表演踢毽 ]
那时节,上海商务印书馆有一位专门联络各学校推销教科书的职员,名叫黄警顽,人称“交际博士”。他有一种特别的本领,只要他和这人见过一面通达姓名之后,就会永远记在心头,哪怕隔十年八年不见面,见面时他仍能呼出其人姓名,所以人人对他都有一种亲切感。褚民谊重来上海,得到这位交际博士的帮助,更是活跃,认识了无数上... 查看全部[ 再到上海 结交闻人 ]
有一天,褚民谊亲自到商务印书馆去看黄警顽,轻轻地问他,为什么张啸林屡次请客,他都不到。黄警顽愁眉苦脸地回道:“我在外间虽有交际博士之称,但是从未踏进过妓院,而且在‘商务’地位不高,仅是一名交际员而已,所以未便奉陪。”谈话之间,总经理张菊生走到黄警顽面前,要他介绍与褚民谊相识。于是延入总经理会客室谈了... 查看全部[ 游杭携妓 求签问卦 ]
民国十七年(1928年)间,褚民谊奉汪精卫之命,召集中央卫生会议,汪精卫想做一个维新人物,模仿日本明治天皇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废除中医来作为第一炮。 褚民谊到了上海,又想到黄警顽,要利用他来联络各方。黄警顽很坚决地拒绝了,并且说废除中医这件事不但全国偏僻省份行不通,连上海都会引起极大反对的。同时黄... 查看全部[ 排除中医 全国反对 ]
褚民谊爱好戏剧,对昆曲更感兴趣。本来昆曲是戏剧中最古雅的一种戏,一般文人雅士都喜欢按谱寻声,褚民谊曾经手写影印过二本曲谱,分送同好。 有一位剧评家徐慕云,江苏徐州人,编著一本《中国戏剧史》,但没有钱付印,原稿被褚民谊发现了,他问:“这样一本好书,为何不印?”徐答说:“印这部书非六千元不行,我哪里有这... 查看全部[ 粉墨登场 引起非议 ]
民国十九年(1930年),全国各省渐渐打成一片,由朱家骅筹备第一次全国运动大会,在杭州梅东高桥举行,各省选派的运动员纷纷到达,汇集在西子湖滨各旅馆。 运动会举行,一连几天,其中最出风头的,就是哈尔滨选派出来的短跑健将孙桂云、吴梅仙、刘长春和上海篮球健将陆钟恩等,还有华南来的足球队,阵容甚为强大。 在... 查看全部[ 为美人鱼 擦油拉马 ]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丁福保的哲嗣丁惠康,一位留学德国归来的医学博士,在上海郊区虹桥路,自己置地建造了一座五层高的大楼,创办了“虹桥疗养院”,占地颇大,院屋宽敞,内部的设备都是最新的,可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住院的病人极少。 那时节李石曾已在蒲石路(今长乐路)办了一间“中西疗养院”,西医是西人... 查看全部[ 初度见面 自述身世 ]
褚民谊有一天对丁惠康说:“现在电台上最流行的是越剧,我听上了瘾,可否想办法请几个越剧女演员来见见面。”丁惠康脱口而出说:“要请越剧女伶,只要问陈存仁好了,因为这些女伶,都是请他看病的。”我知道这事如果一开端,就会有麻烦,便立刻说:“越剧女伶不但知识有限,而且十居其九是不识字的,邀她们来参加,实在是毫... 查看全部[ 爱好越剧 滋生事端 ]
七七事变后,上海成为孤岛,党政军有关人士已全部离去,唯有褚民谊留着不走,大家觉得诧异。 丁惠康的虹桥疗养院,因为地处郊区,已被日军占领,只得在霞飞路叶家花园另起炉灶,我那时仍在这个疗养院每日驻诊两小时,华安公寓的俱乐部,这时也宣告结束了,另外在麦特赫司脱路(今泰兴路)大厦中组织了一个小规模的俱乐部,... 查看全部[ 身陷孤岛 放浪形骸 ]
每次代褚民谊接送交际花或女伶的金姓朋友,为人沉默寡言,轻易不说一句话。一天,他忽然告诉我,他最近担任一家报纸的副刊编辑,需要一些参考书,他知道我搜集的小品书籍很多,要我借一部分给他。我要他给我一张名刺,一看之下,才知道他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金满成。他既然向我借书,我不能不应付一下,我说:“好的,我准备... 查看全部[ 兔阴博士 由来有因 ]
在抗战的紧张阶段,突然间汪精卫逃到河内,发出“艳电”主张和平,实际上是在日本卵翼之下组织一个伪政府,这对全国军民上下抗战的心理起了一个绝大的分化作用。 褚民谊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还躲在上海,不久,突然不露面了,他本来有三个公馆,都绝迹不见人影。我们一班友人也得不到他的消息。 可是不久,报纸上就发表出... 查看全部[ 生也糊涂 死也糊涂 ]
南京沦陷之时,一场大屠杀,不但上海报纸大登特登,外籍记者更纷纷拍电报发向世界各地,把日本军人奸淫掠杀的情况描述得非常详细,各国外电都译成中文再转刊在上海报纸,大家看了都咬牙切齿,格外增加了对日军的仇恨。日本人对这件事也慌了手脚,为了转移世界人士的视线,忽然公布一张进军南京所获枪炮军器的数字报告,这张... 查看全部[ 南京沦陷 民心动摇 ]
国军撤出南京之后,日本军方认为大局已定,军人在南京肆意取乐,他们以为战事告一段落,国军再也打不起来。日本政界的意见,也认为适可而止,不要追击得太厉害,所以等待着时局的自然变化,他们很希望国民政府肯低头软下来,取得一纸征服性的和约,那么可以不必再兴师动众地打下去。 这时节,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倡议和谈,... 查看全部[ 和谈开始 国军布防 ]
日方重视前线军事,对后方政治工作可以说是束手无策,所谓上海大道市政府和市长苏锡文登台之后,一筹莫展,什么政绩都没有。伪市府设在浦东东昌路,居民都是乡下人,市库收入微乎其微,一切开支都向日方领取,所以大道市政府徒有其名,教育局只管一座浦东中学,学生少得可怜,维持治安的警察局,规模也很小,不要说中国人看... 查看全部[ 旧官请出 新官上任 ]
上海公共租界的行政收入,最重要的税收,就是巡捕捐,数目相当大,任何居民,年租可欠而巡捕捐是欠不得的。房地产项下的税收,叫做道契税,更办得精密。其他各项税收,都有条例,所以公共租界的经营,年年都有盈余。 从前国民政府时代的上海特别市政府,税收年年都在整顿之中,房地产的税叫做“宅地税”,因为产权不确定,... 查看全部[ 市府开支 仰给日方 ]
这时节,上海四郊日军占领区,情形各有不同:闸北得一个“穷”字,浦东得个“苦”字,南市可以说得个“安”字,沪西的情况,却不能拿一个字来概括。因为这时的沪西,已经有大大小小的赌窟开设,来来往往的都是赌客,而支撑这个局面的都是黑社会人物,不过,租界上大部分洁身自爱的居民轻易不敢走入这个地区。 沪西本属华界... 查看全部[ 沪西歹土 潘达上任 ]
潘志杰带我们一行人去“好莱坞”玩了之后,眼界为之一开,原来所谓歹土,竟是这般情况,当然有人也见到我们和潘达同行,过了几天有一个潮州籍的病人来看病,问我:“你怎么和潘达相熟?”我说:“因为我们从小是朋友而已。”那位潮籍病家就很郑重地对我说:“这是一条很广阔的财路,你大可以利用一下,我们有许多人专做押当... 查看全部[ 伪府开支 财来有方 ]
在傅筱庵当市长时期,沪西歹土上虽然无恶不作,但我们住在租界中人,却还是平靖无事,偶然也会发生一两起暗杀案件,究竟哪一方杀人,一般人都不甚了了。 此外,开始发生的几件绑票案,被绑的都是富翁,藏票的所在,一部分在沪西歹土,一部分在浦东乡下,因此有钱的人提心吊胆,深恐轮到自己身上。 一天报纸上爆出了一件大... 查看全部[ 七十六号 谈虎色变 ]
后来有一天,我诊务刚毕,家中约了两位广告界老友,一个是郑耀南,一个是陆守伦,大家正商讨晚上到哪里去吃一顿晚餐。突然有人拍门,进来的是一个彪形大汉,说是要请医生出诊。我一看那人的行径,有些异相,推说疲劳已极,不再出诊,而且那时节刚发生过一件绑票案,国医公会印过一张出诊的保单,凡是不相识的人请出诊,一定... 查看全部[ 杀人魔王 坚请出诊 ]
傅筱庵当了上海特别市市长,不久维新政府成立,他仗着日本人的后台,在上海称孤道寡,对南京不加理睬,维新政府的首脑梁鸿志,对他束手无策,特别派了陈群,邀约傅筱庵到南京去,作名义上的“述职”拜谒,费了无数口舌,傅筱庵坚拒不去。 本来梁鸿志想向上海市筹些款项,要他缴付一些税款,但傅筱庵提出一个反要求,说是“... 查看全部[ 枪击不中 刀下无情 ]
日军侵占南京之后,第一件事是要成立一个政府,因为要是没有这个行政组织,那么对中国的老百姓,就没有一种统治力量;而且苏、浙、皖三省的治安,日军无暇顾及,所以酝酿着要组织一个政府,作为代替国民政府的一个行政机构。虽然“维新政府”已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三月二十七日成立,但日本方面最高特务头目土肥原... 查看全部[ 爱好古玩 斧下丧命 ]
唐绍仪做不成联合政府的总统,竟死于非命,无数人对他的不保晚节深为惋惜。而最感失望的就是日军当局,因为他们认为唐绍仪是组织联合政府的理想人选,现在唐绍仪一死,他们又要伤脑筋了! 唐绍仪惨毙之后,日方着令租界警方全力出动调查侦缉,认为谢、林二人隐伏租界之内,非拘捕归案不可,何况当时惨案现场,还遗留着一盒... 查看全部[ 翠雕八骏 价值连城 ]
那时节,在上海大家感到政治的气压渐渐低下来,生活却也有许多压迫,抢购米粮不必说,作为燃料的“煤球”,也贵到几倍,因为上海的存煤越来越少,所以这时电力限制使用,每一户电表,最初限制每月只能用十五度,后来最少限到七度,超过限度,要加倍付费。马路上的霓虹灯及电灯装置,几乎全部停用。我们感觉整个上海快要成为... 查看全部[ 陈群潦倒 静极思动 ]
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起来,我们住在上海孤岛的人民都没有什么表示。据说上海伪市政府,也不过派了几个代表去道贺。所以南京政府尽管锣鼓喧天地登场,孤岛上大多数人民都不知道。 那一年的冬天,天气很冷,每天早晨总有几十个吃红丸白粉的人倒毙街头,仁济善堂召集开会,要设法募集衣被,救济街头穷人。仁济善堂自从战争开始... 查看全部[ 宏济善堂 支持伪府 ]
维新政府不设主席,由梁鸿志担任行政院院长。梁鸿志是一个著名诗人,民国初年当过段执政府段祺瑞的秘书长,人称安福系。 维新政府成立后,上海租界上的报纸,有些一味攻击,有些只字不提,不过有一次说到梁鸿志提出辞呈,坚决要扔掉乌纱帽,报上还说陈群等也随之提出辞呈,当时我们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把戏,以为总不外乎... 查看全部[ 弃官不干 腾传众口 ]
陈群在三马路“米家船”楼上的居处,布置相当雅致,中央挂着一个小匾额,叫做“双宋楼”,我常常上去和他闲聊。我说:“清朝浙江归安陆心源有一个‘宋楼’,藏了两百部宋版书,著有《宋楼藏书志》,现在你这个‘双宋楼’的意思,是不是也藏着两件宋代的古物或是两部宋版书?”陈群轻轻地摇着折扇说:“看你年纪不大,肚皮里... 查看全部[ 陈群藏书 化公为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