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着,也为每一天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时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约翰•克利斯朵夫》 我初看到这段话时,想了几分钟。好像我自己也已经落入了这样的... 查看全部[ 序:为活着,也为每一天 ]
“奋斗在活着的边缘”,这是一位网友评论《活着》时发的感慨。 看着腾讯的《活着》,心里总会一震一震的。 正当我们这群传统纸媒工作者“奋斗在活着的边缘”的时候,网络媒体已经活出了另一番精彩。 正当我们对网络媒体品头论足时,网上的原创影像,已经把我们不敢讲的、讲不好的和没讲够的人间悲喜剧娓娓道出。 ... 查看全部[ 序:奋斗在活着的边缘 ]
2013年4月20日 清晨 李安全为了不吵醒还在熟睡中的父母,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用开水泡了昨天的剩饭剩菜,简单吃了两口便出门了。此时,芦山县太平镇钟灵村格早坪还没有完全醒来。 他推出自己的摩托车,往山上走时,看到一位堂妹正蹲在门口生炉子准备做饭。堂妹大声喊他:“哥哥,要不要在我家吃了早饭再走... 查看全部[ 尊严:挖掘最后的尊严 ]
钢笔爷爷 在北京“银街”东四南大街的“广义修笔店”里,有一位82岁的老人张广义。这位老人被称为京城最后的修钢笔师傅,专注修笔60年。他在这个键盘日渐代替钢笔的时代里,独自坚守着这个行业。 2013年1月4日,时隔4年,我再度踏入慕名已久的“广义修笔店”。又见到这位京城最后的修钢笔师傅... 查看全部[ 坚守:钢笔爷爷 ]
“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你会为何而生?” “为爱、为亲情、友情、爱情,这三个恒古不变的真谛。” 张红用鼠标艰难地点出这句话。 境界,让死亡充满韵味;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 ——渐冻人张红博客签名 谈论生死,会不会残酷又显矫情?看完张红的故事,或许你会有这样一个假设,倘若自己也不幸... 查看全部[ 病痛:目睹自己美丽地死去 ]
魏平8岁,喜爱台球,顶着自称“一条龙”的发型,牛仔裤一定要挖一个洞,他说这才是时尚。为了攒钱买一架小台球桌,他假期里在父母经营的餐馆中“打工”,日工资8元。每开一个啤酒瓶盖,妈妈还付他2毛钱。 顶着一个自称是“一条龙”的发型,腰前斜挎着用来装“工钱”的小运动包,牛仔裤是一定要挖一个洞的... 查看全部[ 梦想:二当家 ]